•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10 22:41:40 股吧网页版
数字金融监管定位新议题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重塑金融业态。数字技术更迭,金融科技也随之动态变化,对监管方的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如何适应金融科技的创新?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监管应扮演怎样的角色?11月8日,在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来自业界、学界的多位专家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重新审视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数字金融先天具有普惠特征

  数字技术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金融行业的变革。而科技推动金融革命的根本体现,即为数字金融的发展。

  回顾过去十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程华看来,数字金融的发展是有次序的。从金融服务看,依次从支付、信贷、保险、再到其他领域;从发展领域看,经历了从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到批发金融的转型;从业态看,依次从渠道、产品、机构到体系进行转变。由此,金融科技对金融的影响一定是动态的,由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驱动,这种影响远没有结束。

  “金融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科技的应用史,金融和科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小米消金党委书记、董事、总裁曹子玮说道。到今天,大数据、云计算、AI不断发展、风起云涌之时,金融理所当然也会和这些技术紧密地结合,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而数字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金融的可获得性和普惠性。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普惠”,是数字金融的“客观结果”。

  曹子玮举例道,互联网金融,即为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信贷业务结合,一方面它使得金融监管范围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广,解决了普惠金融“普”的问题;另一方面让金融在前线呈现阳光化发展,把熟人社会面对面的小额信贷、高利率、高风险,转化成纯线上、无抵押的形式,极大维护了借贷者的尊严,价值不可限量。

  在曹子玮看来,数字技术与信贷业务的结合,更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正向的激励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核心是去除壁垒,把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偏好的人通过数字技术联系起来,让金融这个“财富之水”迅速滴灌到社会的毛细血管。

  从学术角度来看,将数字金融和普惠联系在一起,同样有着自然的逻辑。程华表示,一方面,数字技术本身具有包容性,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由新兴科技金融机构提供的,这些机构面向传统金融机构尚未覆盖的市场,具有普惠特质。

  “这种数字技术的可行性和市场错位竞争,先天让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包容和普惠的特征。因此,在未来的数字金融发展中,不能为了普惠而推动数字金融,而是要推动数字金融本身高质量的发展。”程华强调。

  监管的态度非常重要

  数字技术迭代带来的金融科技动态发展,也使得从市场到监管方,对待数字金融的态度应与时俱进。

  “一个国家、一个市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尊重程度,会决定金融发展的程度。”程华如是说道。监管的态度将决定金融科技演变的方向。数字技术打破了业务的边界,分工会更加细化和专业化,监管规则也应改变来适应这种趋势。

  在曹子玮看来,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技术无边界发展可能超越金融的实体性,导致不适合借贷的人群被纳入金融体系,或过度负债等。因此,需要通过监管来为技术发展划清边界。

  与此同时,监管自身也需要数字化,以适应数字金融的发展。传统的监管手段如线下检查、窗口指导等,与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监管,是两套不同的逻辑。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监管的定位同样非常关键。曹子玮强调,监管应该是主持公平正义的利器,是后知后觉者,其任务是为市场划边界,而不是具体指导某些市场行为。应避免过度“父爱主义”,导致善的主观政策意图和不如预期的政策实施结果并存。要在具有正义和伦理意义的监管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性,真正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优质的大市场。

  从技术的视角,对待“创新”的态度也需要“创新”。华为中国区金融系统部CTO郑俊直言,在未来,科技之于金融的作用,是“先守正、再创新”。

  具体而言,守正,一是守金融基本生产力,保障金融业务稳定运行,发挥国民经济血脉的作用;二是守金融发展方向,以科技力量支撑做好“五篇大文章”;三是守金融安全,科技安全是金融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郑俊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血脉,在保障基本生产力的同时,金融也要构建新质生产力。包括但不限于大模型等技术,都能在提高交易便利性、安全性、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