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赋予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规划》中首次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性质。9月23日上午,广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省自然资源厅、市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对《规划》内容进行了解读。
城市规划好似设计师在白纸上着墨,一撇一捺落笔前必须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方位。对比上一版总规可以发现,《规划》增加了“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这一全新表述,新定位、新目标,意蕴深远、格局非凡。
经略海洋、逐梦深蓝,并非凭空而来。
此乃基因使然。翻开广州城市发展史,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蓝色基因深深根植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从未停止逐梦海洋的步伐——从汉朝时期海上贸易到唐宋对外贸易大港,从清代一口通商“十三行”到“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从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到向南拓展实现通江达海的滨海梦想……海洋始终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要地,这条“蓝色动脉”始终坚挺有力地跳动着。
此乃使命使然。舟大任重,马骏驰远。广州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此轮《规划》,更是明确了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愿景。锚定广州在全省、全国、世界版图中的发展坐标,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向海发展、蓝色崛起,从广阔的海洋中找资源、找空间、找潜力、找增长点。
此乃发展所需。在世界城市史上,出海口的港口一头通过海洋连接世界市场,一头通过河流将货物运输到国内腹地,财富和人口往往在这里集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这种现象称为“世界大城市之谜”。放眼全球,不少国家都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环顾四周,北部海洋经济圈的青岛、天津、大连,东部海洋经济圈的上海、宁波,沿海地区纷纷布局、频频“出招”。进军海洋、逐浪深蓝,势不可当。
面向2035年,广州向海之志跃然纸上。先谋后动,当以规划引领,在时代风口中抢抓机遇,释放“蓝色生产力”。结合广州江海一体自然特征和陆海界面枢纽优势,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构建“一带三区、串珠成链”的海洋空间格局;抓住海洋科技创新“牛鼻子”,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技术研发,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兴海,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形成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务必从更长远的时间坐标、更广阔的空间视野考量,一丝不苟、精耕细作绘好施工图、实景画。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立足重大发展规划,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不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必能书写新的发展故事、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