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23 17:19:00 股吧网页版
裁员关厂的大众是跨国汽车公司面临困局的缩影
来源:界面新闻

  在削减成本的压力下,大众汽车集团日前取消了有30年历史的德国就业保障协议。更为糟糕的是,大众或将首次关闭德国本土工厂,打破公司成立87年的历史。

  类似的情形也在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上演。原计划三年内通过调整差旅、行政支出间接降低人员成本的大众集团,开始裁减中国总部员工。

  几乎同一时间被热议的另一则消息是,大众旗下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即将关闭南京工厂。上汽大众对此解释称,目前南京工厂还在正常运行中,基于市场需求和全新产品型谱,生产基地需要做对应规划调整。

  大众的降本增效计划在更早时候已经明确。今年5月底,大众汽车曾经发布“KI 10”效率计划,以2023年为基准未来三年实现效率提升20%。彼时大众汽车表示增效20%指的是间接人力成本,如行政、出差和培训等,不等于裁员。

  上周五,大众汽车被传将在德国裁员3万人。中国经济网报道称,其中裁员幅度最大的部门将是研发部,大众在德国的1.3万名研发人员中,将有4至6千人失业。

  大众汽车劳资委员会曾对此表示,裁员3万人的传言属于无稽之谈。大众汽车发言人的回应则称,公司必须降低德国工厂的成本,才能有足够的现金投资后续计划。“即将就如何与员工代表一起实现目标进行谈判。”

  接二连三的裁员和关厂等消息反映出当前大众汽车面临的严峻挑战。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营收虽同比增长1.6%,但营业利润约为101亿欧元,同比下降11.4%。全球销量约435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表现。

  具体到各区域市场,大众汽车尽管在西欧和美洲市场表现出增长,但这种增长几乎被最关键的中国市场的下滑所抵消。这家燃油车时代雄踞一方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能源转型浪潮中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连续两个月超过50%以上,且这种增长趋势大概率将保持下去。从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月度国内零售份额来看,8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73%,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以南北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8%,而且呈现同比下降趋势。

  大众之所以对中国迅速的电气化进程“水土不服”,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软件开发能力薄弱。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大众汽车集团的多款电动汽车项目因软件难产再次延期,包括ID.4换代车型和保时捷全新电动SUV。前者将推迟15个月,后者则晚于原计划三年。

  另一个问题在于,大众汽车目前的产品线过于专注纯电车型,集团在受到市场偏好的插混领域缺乏布局。目前,大众汽车上半年超过400万辆的交付成绩中,仅3%为插混车型。

  大众汽车的困境也折射出德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困境。汽车制造业是其推动经济复兴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德国仍未摆脱停滞状态。根据数据机构Marklines调查,大众、宝马和奔驰的德国工厂去年的平均开工率仅略高于三分之二。这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德国问题属于结构性而非暂时性的担忧。

  新能源作为汽车的未来进化方向几乎是全球范围内的共识。然而,德国电动汽车销量自去年底政府取消补贴后持续走低。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德国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大跌超过三成,上半年新注册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8%降至12.5%。

  全球车市格局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多边贸易关系。出口长期被视作牵引德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板块,根据汽车工业协会VDA数据,2023年德国生产的410万辆汽车中,约四分之三销往国外。当全球市场的权重发生变化,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和印度市场,由本土汽车制造商主导消费潮流的趋势愈发鲜明,出口规模将难以避免受到削弱。

  德国汽车工业的不景气已经传导至供应链上游,不少国际知名零部件供应商走向裁员甚至破产。采埃孚计划到2028年在德国裁员1.1至1.4万人,大陆集团已启动7150人的裁员计划。咨询公司Horvath的调查结果指出,六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计划适度裁员。

  根据德国咨询企业法尔肯施特格控股公司数据,上半年共有20家年收入超过1000万欧元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同比激增超60%。

  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但当前疲软的汽车工业发展令其很难发挥“火车头”的牵引作用。刚刚过去的8月,欧洲汽车市场陷入低迷,新车销量创三年新低。除大众外,Stellantis和雷诺的注册量也大幅下滑。

  这些陷入泥潭的欧洲品牌是跨国汽车公司面临困局的缩影。事实上,包括日美韩系在内的汽车制造商,近年来难以跟随电气化引发的全球市场变革,尤其无法在华保持曾有的领先地位。本田、日产、通用等合资汽车公司的减产规模或已达百万级别,因价格战退网的经销商数量超过2500家。

  对这些公司而言,“大象转身”的阵痛或还将持续。一位汽车公司营销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尽管不少跨国汽车企业在电动化方面步伐放缓,但这些公司可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逐渐成熟后重新加码投资电动汽车业务,并找到新的切入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