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9月23日讯(记者张洋洋)“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现在已经进到十年来估值的低点。在这个时间点上进行投资反而会有更高的安全边际。所以呼吁有更多的资本关注到生物医药领域。”
在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对话会上,上海国投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副总经理何苗,介绍了上海225亿元规模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的战略布局与实施运营的最新情况。
上海在今年7月份发布了1000亿元规模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其中之一就是生物医药母基金,规模225亿元,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何苗表示,从资本市场现状来看,当前处于资本寒冬时期,IPO放缓,二级市场估值中枢下调,一级市场融资情况也不容乐观。然而,生物医药产业充满着发展的希望,长期的需求依然存在。
在产业端,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在全国处于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地位。然而,与全球一流的集聚地区相比,上海仍存在一些短板,如缺乏世界一流的头部企业、研发缺乏统一整合、存在内卷和短视投资等问题。
“生物医药母基金发起设立的一个意义和目的在于,及时反馈产业投资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推动政策层面的及时调整,确保资源能够更高效地流向最需要的创新型企业。”何苗说。
据何苗介绍,生物医药母基金的整体配置策略和指导原则充分考虑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
母基金的寿命周期长达15年,相比市面上的基金期限大幅拓宽,以适应生物医药产业较长的周期。
配置原则重点为:着重布局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和龙头企业,集中技术体系底层颠覆性的创新,以及链接产业上游和应用场景生态。
在配置比例上,母基金中有80%配置于市面上优秀的子基金,另外20%会选取一些重点优质项目进行直投。
母基金希望合作的子基金具有特定的画像,投早投小侧重园区系的基金、转化医学平台、大院大所和市场头部的VC 基金。
投深投硬方面,希望与产业龙头的CVC、链主企业以及央企、国企的CVC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吸引境外优秀资源在上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在直投方面,母基金从广泛的资金项目池中优中选优,聚焦高成长和风险均衡的项目进行布局。
对直投项目重点关注上游卡脖子强链补链、具有重大引领创新的项目,特别是能够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或大的适应症,同时具备出海预期,能够参与中美技术竞争的项目。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要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回报,从我们的角度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技术发展规律、产业发展会以更长的资本投资周期复核产业发展周期的规律。“何苗谈到,”当下时间点上处于国资的投资平台,已经成为了国内耐心资本的压舱石,共同打造一个母子基金的矩阵,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各类医疗子基金,加强对上海市潜力企业的战略投资,从而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