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22 18:23:50 股吧网页版
红利指数跌至低位,市场有望震荡回升?
来源:数据宝

  近期,红利指数出现触底企稳迹象。

  红利指数已连跌四月

  6月以来,始终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红利指数持续调整。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6月3日至今,红利指数由3200点上方一路跌至最低2700点左右,最大跌幅超过16%。

  分行业来看,年初至5月上旬,各类红利指数呈现出同步上涨的趋势;5月中旬后,不同行业红利指数走势出现分化,消费、纺织服饰等板块率先下跌。7月上旬,煤炭板块景气度开始下滑;而到了8月底,半年报披露结束,红利指数再度明显调整,这时银行板块加速下行。

  近期,红利指数出现触底企稳迹象。9月12日至今,红利指数累计上涨1%。

  从估值方面看,红利指数最新市盈率已经降至6.37倍,降至历史32.16%分位附近。上海证券认为,红利股长期具备投资价值。当前市场已经处于估值低位,资金面成为影响市场主要因素。若房地产市场回暖,经济数据逐渐走好,叠加投资者信心恢复以及场外短期资金的涌入,或将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多数红利主题ETF跌至低位

  在此背景下,红利主题ETF同样表现不佳。6月3日至今,主动权益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QDII股票型、QDII混合型)红利主题基金单位净值多数呈现下跌态势。

  在最新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基金中,幅最小的是摩根红利优选A和兴证全球红利A,单位净值下降不足2%;跌幅最大的是浦银安盛红利精选A和易方达改革红利,单位净值跌幅均逾14%。

  中欧红利优享A、华夏红利和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一年持有A规模最大,均超过45亿元,3只基金期间单位净值跌幅依次为11.05%、9.15%、13.16%。

  ETF基金同样多数下跌。在最新规模5亿元以上的ETF(被动指数型、QDII股票型)基金中,仅有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录得上涨,幅度为0.91%。多只ETF基金单位净值跌幅超过10%。唯一一只百亿规模红利主题ETF基金——华泰柏瑞红利ETF单位净值下降12.11%。

  华泰柏瑞红利ETF经理李茜预期,国内经济温和复苏,财政政策或将对基建发力形成积极支撑。在私人部门缺乏加杠杆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加杠杆或成为信用周期的最主要抓手。红利策略在稳增长板块暴露较高,有望再次成为攻守兼备标的的重要抓手。海外流动性对市场仍有一定扰动,可能更多呈现震荡行情。

  红利资产具备长期吸引力

  为何红利资产近期持续回调?民生加银基金经理周帅认为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红利类指数在5月下旬相对估值处于阶段性高位;二是红利类指数股息率水平有所下降,对部分资金吸引力可能有所减弱;三是海外宏观因素影响。海外衰退交易升温,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部分资源类红利股受到明显拖累;四是资金及投资者行为层面因素影响。年初至5月下旬,红利资产收益水平已较为可观,使得部分资金进行获利了结。

  展望后市,多家机构表示,仍看好红利资产的投资机会。华西证券认为,一方面,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分红的引导仍在持续;另一方面,宽货币预期持续发酵,低利率环境短期内较难改变,红利资产性价比凸显。

  面对美联储9月降息,东方证券表示,美国通胀下行缓慢,联储降息节奏或维持小步快跑。短期红利调整后有望再度成为资金避风港,市场风格偏好提升仍有待成交量回升。

  信达证券也表示,红利绝对收益有望伴随A股触底而企稳,但美联储降息与红利业绩相对弱于市场或使得后续超额收益偏震荡。

  德邦证券认为,中长期看,应重点关注有公用事业涨价预期和国央企分红比例提升的红利资产,同时关注宏观逻辑带来的资本开支扰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