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21 16:27:49 股吧网页版
洛阳发文加快旅游公路建设 探索旅游反哺交通发展融资模式
来源:大河财立方

  9月20日消息,洛阳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洛阳境内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到2027年,打造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推动公路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提到,打造旅游公路品牌体系。打造“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加快推进线G311、G343、G344、S314、S315、S240、S322、S243、S324及部分县乡道等项目建设,打造汝阳百里画廊、嵩县X108白云天路、栾川X093、洛宁G343等一批精品线路。到2025年,新改建主线约500公里、联络线约278公里、微循环/支线约658公里,加快建成以“生态伏牛、尽享休闲”为主题的“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推进伊川鹤鸣峡景区旅游路线建设。

  提升改造“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

  以高标准规划建设洛阳“沿黄百里风光带”为抓手,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主题、以污染治理为主线,以低碳发展为根本动力,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生态要素。到2025年,形成兼顾安全、休闲、文化、景观、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的复合型生态景观廊道,构建富有洛阳特色的“治理生态、融入自然、品味文化、畅享健康”的生态休闲廊道,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打造“华夏探源”一号旅游公路。

  根据部、省交通、文旅部门《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沿伊、洛河继续谋划了约1502公里(集散网一环两廊共计约452公里,慢线约1050公里)的“华夏探源”一号旅游公路,沿途规划建设一级驿站5个、二级驿站19个、三级驿站26个,营地21个,以此带动中部地区伊、洛河沿岸文化与旅游的发展,促进与北部黄河沿线、南部伏牛沿线的有机联动,将南北山水风光带扩展为覆盖全市的全域旅游公路网。

  此外,在保障措施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创新机制体制,夯实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利机遇,与国开行、农发行等合作进行融资,推进旅游公路、配套设施、房车营地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沿线土地利用、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的统筹整合。创新探索交通支撑旅游发展、旅游反哺交通发展的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瓶颈。

  附全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洛政〔2024〕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织密我市地区路网,推动我市旅游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落实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文旅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要求,以全面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和功能为重点,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交通体系,打造“畅、安、绿、舒、美”的洛阳交旅融合新名片。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问题双导向,补短板、拓功能、促衔接、强服务,进一步加快旅游公路建设,补齐旅游公路基础设施短板,优化重要城市节点之间、旅游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旅游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路网连通和有效衔接,进一步拓展公路旅游服务功能,强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积极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服务、支撑保障旅游强市战略实施。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对标交旅融合发展新要求,结合“四好农村路”品牌建设,在充分利用既有普通公路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新建一批连接路,构建结构清晰、功能完备的旅游公路交通网络。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围绕旅游业发展新态势,增强旅游服务设施供给,提升服务层次,实现“常规公路”向“旅游公路”转变,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3.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传统文化融入道路设计和建设中,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乡村聚落、历史文化等重要资源开发,形成旅游、景观、生态、产业、文化等多种特色路。

  4.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创新机制体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着重培育旅游交通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构建发展新格局。

  5.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突出旅游公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灵活确定公路技术指标,充分利用老路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加强沿线文物、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实现交通、旅游、环境和谐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底,实现洛阳境内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全市建成25个以上功能完备、智能便捷的游客驿站,基本形成具备建设条件的5A级景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3A级以上景区通三级公路;推动连接道路向其他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延伸,逐步实现具备条件的乡村旅游景区(点)通硬化路,构建“全域畅通、深度开放”的旅游交通网络。

  到2027年,旅游公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打造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推动公路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提升安全防护和信息化水平,重点打造“黄河古都”、“生态伏牛”、“华夏探源”一号旅游公路,构建品牌突出、层次分明、特色彰显的洛阳旅游公路品牌体系。

  (一)打造旅游公路品牌体系。

  1.打造“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

  加快推进线G311、G343、G344、S314、S315、S240、S322、S243、S324及部分县乡道等项目建设,打造汝阳百里画廊、嵩县X108白云天路、栾川X093、洛宁G343等一批精品线路。到2025年,新改建主线约500公里、联络线约278公里、微循环/支线约658公里,加快建成以“生态伏牛、尽享休闲”为主题的“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推进伊川鹤鸣峡景区旅游路线建设。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汝阳县、嵩县、栾川县、洛宁县、宜阳县政府

  2.提升改造“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

  以高标准规划建设洛阳“沿黄百里风光带”为抓手,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主题、以污染治理为主线,以低碳发展为根本动力,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生态要素。到2025年,形成兼顾安全、休闲、文化、景观、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的复合型生态景观廊道,构建富有洛阳特色的“治理生态、融入自然、品味文化、畅享健康”的生态休闲廊道,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孟津区、新安县政府

  3. 打造“华夏探源”一号旅游公路。

  根据部、省交通、文旅部门《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沿伊、洛河继续谋划了约1502公里(集散网一环两廊共计约452公里,慢线约1050公里)的“华夏探源”一号旅游公路,沿途规划建设一级驿站5个、二级驿站19个、三级驿站26个,营地21个,以此带动中部地区伊、洛河沿岸文化与旅游的发展,促进与北部黄河沿线、南部伏牛沿线的有机联动,将南北山水风光带扩展为覆盖全市的全域旅游公路网。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各县区政府

  (二)拓展旅游服务设施功能。

  1.服务设施。驿站建设要充分挖掘旅游特色、展示地域文化,设置土特产品交易平台。一级驿站配置加油站、游客服务中心、酒店餐饮等,打造交通旅游服务综合体;二级驿站设置综合服务中心和休憩空间;三级驿站应结合沿线景观设置观景台和停车点。结合景区景点和城镇村庄布局,沿河、沿路配套建设绿道系统,设置自行车骑行道和人行步道。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2.标识系统。合理设置旅游标牌,实现旅游交通标志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结合各县区旅游公路的主题定位,沿路设置信息标识、指路标识、位置标识和教育标识,展示沿途风貌、旅游资源、主题景观、服务设施等。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3.景观绿化。采取原生植被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和提升旅游公路原有优质景观环境。科学配置植物,适地适绿、适地适美,构建可持续、低维护、地域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通过借景、融景等方式,实现以路引景、以景串线,使“路”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把旅游资源集聚、串联起来;使“站”成为特色驿站,诠释“路”上包含的历史文化遗迹、民情风俗。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三)加强信息数据综合应用。

  1.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加强旅游公路沿线视频监控、交调站点等感知终端建设,完善重点景区客流监测预警等功能。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景区和周边路网动态运行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强对高边坡、长陡下坡、路侧险要、临水临崖等高危路段状态的感知分析,构建多元化、跨部门警示信息发布和安全诱导服务机制。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

  2.提升综合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动态资讯和线下服务资源,推广形式多样的旅游公路信息服务APP产品,为公众提供路网查询、出行引导、旅游客运、网约车等多渠道、全方位、普惠化服务。综合利用交通流量监测等多源数据,加强对路网运行状态的分析,精准实施交通管控措施,为游客提供可靠畅通的出行服务。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四)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持续开展旅游公路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实施危旧桥隧“消危”行动,完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公路应急抢险体系,在旅游公路重要位置布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强化分类分级动态通行管控,切实提升旅游公路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打造放心路、放心桥。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

  (五)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

  结合环境综合治理及路域环境整治、改造,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行车环境。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立旅游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协调交通执法部门,积极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加强交通管理和交通秩序管制,全面清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规范普通公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依法对非公路标志标牌设置审批,完善旅游公路两侧边沟,全面清理沿线垃圾及污染物,优化和改善公路通行环境。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三、建设标准

  (一)主体系统。旅游公路建设应当贯彻“环境友好、贴近自然,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科学规划线位,充分利用老路资源,避免高填深挖,因地制宜选用合理技术等级,实现公路在环境敏感区域、生态脆弱区域的范围之外,守住生态红线。安防设施设置严格执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等有关规定,并参照《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二)慢行系统。慢行系统建设应当依托沿线生态自然资源,坚持“因地制宜、依景而设”的原则,选择在景区相对集中、沿线景观资源丰富、游客骑行步行需求较大的路段设置,可根据景区分布、地质地形条件、客流量等因素,建设整体式或分离式慢行系统,并与主体系统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与主体系统分期建设时,在公路主体设计阶段应当考虑慢行系统布设,提前预留用地。

  (三)服务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应当综合考虑人车流量、旅游资源、建设用地等因素,遵循最少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既有地形地貌,在满足如厕、休憩等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建设规模合理增加房车基地、车辆维修清洗、电动汽车充电等设施设备,提供旅游咨询、购物娱乐等服务,充分挖掘旅游特色、展示地域文化,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四)景观系统。景观系统打造应当注重与主体、慢行、服务等系统的有机结合,依托自然景观,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因地制宜配套必要的绿化景观设施,统筹过村镇路段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房改造和临街建筑美化,持续改善路域范围内的景观风貌,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五)信息系统。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交叉口等重要路段增加视频监控、弯道预警、气象监测等设施设备。积极推广应用可变信息牌、电子信息屏等电子信息服务设施,展示沿途风貌、旅游资源、主题景观、服务设施等。服务区、营地等服务设施宜配置无线网络、自助出行、车位引导等智慧设施,提升系统动态感知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合力。各县区要成立工作专班,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区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县区政府、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生态环境、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旅游公路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旅游公路建设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建设。各县级政府要落实好建设主体责任和养护资金保障等工作,引导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高质量推进旅游公路建设。

  (三)创新机制体制,夯实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利机遇,与国开行、农发行等合作进行融资,推进旅游公路、配套设施、房车营地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沿线土地利用、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的统筹整合。创新探索交通支撑旅游发展、旅游反哺交通发展的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瓶颈。

  (四)强化考核评价,坚持务求实效。加强资金监管、质量检查、进度监督,将旅游公路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通过半月预警、每月通报、季度讲评,加强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的督促考核,及时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任务落实,务求建设实效。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公路品牌形象和价值,为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024年9月9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