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21 16:15:50 股吧网页版
超2000款 破净!
来源:中国基金报

  在债市大幅震荡背景下,8月份债市波动放大,主要投向债市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净值波动,当月破净率显著抬升。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共有逾2000款理财产品累计净值破净,创10个月新高,当月破净率也升至3.59%。

累计净值破净率达3.59%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末,共有2782款理财产品单位净值破净,破净率为4.49%,环比抬升1.78个百分点;同期,共有2032款理财产品累计净值破净,创10个月新高,累计净值破净率也升至3.59%,创下近8个月新高。

  谈及破净率明显抬升的现象,华宝证券资深银行理财分析师张菁表示,今年8月份债市发生调整,尤其信用债收益率8月中旬以来回调明显。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受债市影响较大,从券种结构看,信用债在总投资资产占比近四成,因此理财产品净值表现受到资产价格变动影响,破净率有所提升。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也认为主要是债市波动导致。他分析,在2024年8月,债市利率波动放大,月初和月末各经历了一轮急调,这直接推动了理财产品综合破净率的上升。同时,由于银行理财中固收类产品占比较大,债券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配置的重要底层资产,债券资产的价格波动对理财产品净值影响较大。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也认为,债市波动导致部分产品净值下行,甚至低于1元净值,这是理财市场的正常现象。不过净值跌破1元主要是一些新发产品,而一些已经存续很久的净值累积较高的产品虽然也会净值下跌,但大概率不会跌破1元。

  也有业内人士研判,随着9月份美联储降息、债市再度回稳且走强,预计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会出现明显下降,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净值有望回归稳健增长的曲线。

适当降低理财产品收益预期

  数据还显示,细分品类中,固收类产品破净率明显上升,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破净率微涨。在固收类产品的期限上,中长期投资周期的产品破净率相对较高;而投资周期较短的产品破净率较低。

  针对上述现象,张菁表示,资管产品的期限和所投资产需要做到期限匹配,中长期固收理财配置的债券久期较短期限产品而言更长。8月这轮信用债收益率回调中,期限越长信用债调整越明显,而反映在理财产品净值层面,底层配置久期越长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越明显。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也认为,债市波动中,长久期产品的价格波动相对更大,一般来说中长期限产品所配置的产品久期相对较长,所以长期类理财产品也会受到更多影响。

  王铁牛总结道,首先中长期限债券由于久期较长,在市场利率波动时会受到更大影响,这就导致近期债券市场波动对中长期固收类产品影响更大。其次,由于银行理财的投资者相对风险偏好较低,对市场波动导致的产品净值波动会更加敏感。再次,银行理财资管机构更倾向于维持产品的低风险、低波动特征,在市场出现震荡时,银行理财可能会采用降低久期、卖出债券等方式来避险,而在市场震荡时这种操作会导致产品破净后,在市场反弹时跟不上节奏,导致破净比例有所增加。

  在市场波动加大、破净率抬升背景下,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更好选择理财、避免破净风险呢?

  张菁认为,产品净值变化一方面来自底层资产价格变动,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产品创设时间的影响。如果产品发行恰逢市场调整阶段,在产品建仓期间,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拖累而破净。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更关注持有收益,因此即使所买理财产品没有破净,但可能因为买入的时间点恰逢调整阶段而出现负收益。

  因此,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她建议投资者关注产品长期运作表现,对于新发产品可以关注同系列同策略产品的过往业绩及达标情况,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导向、经济复苏等可能影响债市走向的因素。

  王铁牛也表示,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波动和破净比例在增加,不过与股票、权益基金等相比,理财产品整体波动性还是小得多。他建议银行理财投资者以长期配置的心态来进行投资,不必过分关注短期波动。

  他认为,固收类理财产品在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没有实质转向的时候,依然可以保持相对较好的收益水平。不过,投资者要适当降低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同时要了解市场的波动可能会有所增加,可以适当进行分散配置。

  “比如,投资者可以增加现金类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优化资金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市场波动对理财配置的影响。”他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