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21 05:26:49 股吧网页版
破题海量业务与个性需求 银行拥抱人工智能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孙忠

  银行业正在借力AI高速驶向智能化时代。

  半年报显示,近20家银行对于人工智能(AI)领域进行了积极布局,国有大行在生成式大模型(简称“大模型”)方面也有深入探索。AI正在融入整个银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之中。

  银行拥抱AI已成必然

  数据显示,近20家银行披露了在AI领域的探索,国有大行成为主力军。其中工行、建行和交行等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大模型体系。例如,工行率先推出AI金融行业通用模型;农行发布AI大模型应用ChatABC……

  一位资深银行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银行作为一个业务标准化和数字化的风险管理型企业,如今面对海量的业务处理,个性化的客户体验,必须要做到足够的智能化,积极拥抱AI成为了必然。

  “这种场景下,传统人工已经无法适用,必须运用AI的机器学习能力高效处理,才能给客户更好的体验。智能化是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述资深银行人士说。

  公开信息显示,客户画像、智能营销、数字人、风险控制、内部工具助手等已成为AI的核心应用。

  交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交行在多个领域均进行了AI尝试。交行3D智能交互数字员工“姣姣”和“小姣”,是基于公司AI技术的驱动,整合了多模态交互、3D数字人建模、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等前沿的AI科技,可以与客户进行深入业务沟通。

  国有大行纷纷布局大模型

  国有大行纷纷启动了金融业大模型探索。

  工行率先建成的集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范式、安全防控、业务场景、自主生态于一体的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并统筹推进投融资运营管理平台标准化建设与个性化创新,投产“制度通”信贷制度服务平台、“文书通”报告自动生成等系统功能,落地法人客户、普惠业务监测管理视图等数字化产品。

  交行“交心大模型”借鉴金融业务规则,自动生成贷前调查报告,报告可用率达95%。在信用风险领域,交行大模型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信贷逾期预测模型,前瞻精准识别风险资产超百亿元,年回收资产数十亿元。

  众邦银行首席信息官李耀认为,对于银行而言,可以用AI大模型去分析海量客户的意图、情绪,实时指导服务人员更好地沟通,而且风险控制也可采用AI来进行赋能。

  整体看,银行大模型在内容生成、文字生成、图片识别、知识和逻辑推理,以及多模态领域均有突破性应用,尤其在降本增效、改善体验和产品创新方面,其潜力和效果正在逐渐得到印证。

  “其实目前大模型在银行内部使用较为广泛,各个业务链条都可以基于此赋能业务能力。”上述资深银行人士表示。

  通过大模型生成式服务和数据分析能力,授信模式也有提升。

  “通过大模型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精准画像,推出基于统一客户信用体系的预授信模式,实现从产品级授信向客户级授信转变、从客户主动申请向银行预授信转变,有效扩大信贷范围、提高融资可得性。”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商银行行长冯亮认为,如今AI技术对于非结构化和散乱化数据处理能力增强,系统预测准确性提升,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可以跟踪定制个性化需求方案。

  金融AI应用有提升空间

  银行参与AI领域还有诸多发展空间。

  “生成式AI应用仍有空间,目前更多是偏后台的工作。”上述资深银行人士表示,随着神经元逐步增加,大模型的应用潜力很大。

  从实际效果看,无论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对于AI应用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4年,知名机构IDC对于金融机构AI应用场景进行了调研。从AI功能层面看,由于“工具功能”较为初级和浅层,当前金融机构在AI应用中相对容易实现,对应的潜力释放也较为明显。而“信息处理功能”“业务决策功能”由于难度较大,当前金融机构普遍还未有充分应用,因此相对的价值潜力并不明显。

  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表示,金融行业因其严监管和强合规的要求,其大模型落地应用需要更加谨慎。以金融专家知识和思维参与决策的功能,预计在3至5年后可以发挥其价值潜力。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表示,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过去,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了金融业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当下,AI技术的蓬勃发展将在金融行业引领新一轮变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