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锂价格总体稳定,稼动率提升后量利双升。
- 裕能:稼动率持续打满,Q4单吨盈利从Q3的600元预计恢复至1500元水平;
- 富临:Q4出货从3.5万吨提升到4万吨水平,单吨盈利预计从1200元提升至1500元-2000元水平
- 万润:9月出货2万,10月2.8万,11月与12月预计均超3万,10月单吨亏损我们预期从Q3的3000元降低到1500元+,11月预计继续减亏。
- 德方:目前2.6以上压实占比10%,明年锰铁锂产线19万吨逐步转产铁锂,出货将会有明显提升,生产高压实铁锂无需改线,通过大小颗粒参加提升。
2024年出货量排名前四的企业与2023年保持不变,其中湖南裕能以接近70万吨的出货量排名第一,总体市场份额高达28.8%,其次为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和龙蟠科技,四家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较2023年下降6.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中国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统计数据显示,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还包括友山科技、江西升华、国轩高科、金堂时代、北大先行和融通高科。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企业出货量前十门槛由2023年的5万吨上升到2024年的6万吨。
2025开年头部电池企业密集扩产。1月2日,宁德时代与福州市政府签约重磅合作。据了解,双方将围绕探索建设“零碳城市”目标,在产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同时双方还签署了宁德时代罗源新能源基地项目投资合同。据悉,该项目规划电池年产能达40GWh,这标志着宁德时代又将新增电池产能。日前,远景动力与沧州市人民政府举行了远景沧州电池超级工厂二期签约仪式。据了解,远景动力沧州电池工厂一期10GWh已于2024年11月顺利投产,首批产品将交付海外客户,实现“量产即出口”。该工厂二期规划年产能20GWh,将生产动力、储能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投产。瑞浦兰钧旗下兰钧新能源10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于1月1日在江苏淮安市开工。据悉,该项目将新建4条全自动电池模组线、4条PACK智能化产线、2条储能系统集成产线,规划1条逆变器生产线,1条储能电池产线,年产10GWh储能系统集成产品。
从锂电产业的集中度看,“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已愈加凸显。而头部企业持续扩产的背后,是有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作为支撑。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3.6%、65.3%,预计全年产能利用率均可达到70%以上,大幅高于市场整体水平。另据媒体消息,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已攀升至90%,几乎处于满产状态,且在手订单充足,新增产能拥有明确的消化路径。同样,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瑞浦兰钧等企业的扩产,都是基于其充足的在手订单,以及推动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进一步落地。
数据显示,电池业“一哥”宁德时代2024年以来,已在四川、福建、海南等地累计规划新增产能超80GWh。而日前亿纬锂能和瑞浦兰钧的扩产项目均是其在储能领域的产能布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储能产业发展的火热态势。亿纬锂能曾表示,从电芯应用趋势看,2025年国内大储会全面转向314Ah,而海外市场预计280Ah和314Ah会共存一段时间。由于大容量电芯有利于提高系统能量密度,降低集成难度,减少Pack端零部件的使用,简化装配工艺,进而实现降本。所以多家电池企业已加入到下一代储能电芯的激烈争夺中,不过目前虽已有十余家企业推出了500Ah 大电芯,但距离大规模量产仍普遍存在很多技术难点。
对于稳坐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TOP2头部位置的亿纬锂能来说,伴随628Ah大电芯的量产及储能超级工厂二期的投产,其全球产能建设进程无疑将得到加速,在保障其产能供应,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同时,头部地位有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瑞浦兰钧作为行业内较早布局“动储结合”策略的电池厂商之一,其在2024年上半年,取得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第三、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第六的亮眼成绩。今年1月1日,其旗下兰钧新能源10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据悉也是瑞浦兰钧国内投建的首个储能系统集成项目。这意味着,作为电芯企业,瑞浦兰钧也在加码系统集成业务。此前,兰钧新能源曾与中车株洲所合作,从系统层面推出688Ah储能专用电芯。这表明,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之下,电池企业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在产品及市场定位策略方面及时进行调整。远景则同样是动、储“全面开花”。
据悉,远景动力目前在日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及西班牙等国家,共设有13大制造基地和多个研发与工程中心。动力电池方面,远景动力已同宝马、奔驰、日产、雷诺、本田、马自达、现代、一汽、东风、吉利等国内外多家头部主机厂商达成战略合作,为60个国家的超1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产品;储能领域,远景动力携手国内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以及海外头部储能集成商,在中国、东南亚、北美、欧洲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大规模交付。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行业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后,2025年伊始,头部企业密集扩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的景气度,也将为锂电产业定下重要的发展基调。
未来,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主要围绕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仅仅是卷产能、卷价格。相反,以技术为核心,品牌和产品价值也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