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湘生物近日宣布,拟以8.075亿元收购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海济”)100%股权,以利用其在体外诊断领域以及中山海济在生长激素领域的业务优势,促进公司在“诊疗一体”的综合战略布局,提升盈利能力。没有了新冠业务支撑的圣湘生物2023年营收暴跌,近两年公司也一直在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交易或将形成一定商誉
1月11日,圣湘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以8.075亿元收购中山海济100%股权,本次收购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银行并购贷款。交易完成后,中山海济将成为圣湘生物的全资子公司。
中山海济一直从事基因重组产品及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主要产品为人生长激素(短效粉针、短效水针)。截至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中山海济股东全部权益账面值为2.59亿元,评估值为8.10亿元,增值5.51亿元,增值率为212.64%。
1月13日圣湘生物发布公告更新了中山海济的财务数据。2023年及2024年1月-11月,中山海济营业收入分别为3.50亿元、4.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826.38万元、1.05亿元。截至2024年11月30日,中山海济资产总额为4.37亿元,负债总额8478.34万元,资产净额3.52亿元。
本次交易中,交易对方承诺,中山海济2025年度、2026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亿元、1.8亿元。
圣湘生物表示,本次收购将根据交易进度分期支付交易对价款,对公司的现金流影响较小,不会对公司的日常运营、财务稳定性和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因本次收购股权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山海济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预计将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本次交易后,圣湘生物将与中山海济全面整合,确保中山海济的市场竞争力以及长期稳定发展的能力,但如果中山海济未来经营活动出现不利的变化,则商誉将存在减值的风险,并将对公司未来的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二次创业”,净利润仍在下滑
圣湘生物是分子诊断行业领军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研发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于2020年1月28日获批,是国内该类产品最早获批上市的前六家企业之一。2020年8月,顶着“抗疫第一股”的光环,圣湘生物在科创板上市。
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上市后,圣湘生物营收从不足4亿元规模一路增长,2020年-2022年营收分别达47.63亿元、45.15亿元、6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17亿元、22.43亿元、19.37亿元。尤其2020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达1204%和6528%。
2022年末,我国公共卫生防控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没了新冠业务支撑,圣湘生物业绩大幅下滑,2023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7亿元、3.6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4.39%、81.22%。
圣湘生物也一直在寻找新冠检测外的第二业绩增长点。在2022年年报中,圣湘生物提出“二次创业”,公司在长沙、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新建研发实验室,在基因测序、肿瘤早筛、POCT(即时检测)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入布局。近两年,圣湘生物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设立了湖南圣湘安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圣微速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入国际巨头前高管、设立产业基金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创新能力、拓宽产业布局。
“二次创业”收效如何?2024年圣湘生物的营收虽有所回暖,但净利润仍在下滑,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3亿元,同比增长63.24%;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滑34.80%。从单个季度来看业绩仍处于下滑趋势。2024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3.91亿元、3.26亿元、3.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0.76亿元、0.39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环比下滑。
此次收购中山海济,也是圣湘生物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圣湘生物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山海济业务将与公司现有的业务相结合,有助于实现“诊疗一体”的综合战略布局。若前述业绩承诺达成,以中山海济2023年度净利润为基数,年平均增速将超过50%,对公司未来战略发展及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新京报记者刘旭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