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国核电(601985.SH)召开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核电实现营业收入569.86亿元,同比增加1.6%;实现归母净利润89.34亿元,同比下滑4.22%。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7.1%,达30.52亿元。
中国核电解释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市场化电价降低,收入增幅低于成本增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滑,主要是因为发电收到的售电款增量低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和支付税费的现金流增量。
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目前平均电价呈下跌趋势,而核电投资大利润小,公司将如何提高利润?中国核电董事会秘书张红军对此回应称,公司对在运机组采取大修优化、提升功率、降本增效、降低厂用电率、优化财务成本等多种措施提升营收和利润水平,同时,公司积极做好在建机组六大控制(即进度、投资、安全、质量、保密、环保等方面管理),争取早日实现商运。
中国具有核电运营资质的公司现已拓展至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投和华能集团四家,但目前国内核电市场仍呈现前两家“双雄称霸”的格局。
具体到旗下上市公司,截至9月底,中国核电在运核电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全国占比约四成,公司共控股18台核电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中国广核(003816.SZ)在运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3175.6万千瓦,占全国投运装机总量约五成,公司还管理着16台已核准及在建机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核电上市公司。
与中国核电不同,中国广核业绩则保持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2.7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归母净利润99.84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31%、4.87%,达228.93亿元、28.74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两家公司前三季度的核电机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表现分化。其中,中国核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74%至1356.38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同比下降2.79%至1267.83亿千瓦时;同期,中国广核总发电量则较去年前三季度增长4.93%达1780.69亿千瓦时,总上网电量同比增长4.97%达1668.9亿千瓦时,公司管理的28台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700小时,同比提升108小时。
中国广核对于机组利用率提升的解释是,公司前三季度大修天数少于去年同期,以及防城港3、4号机组分别于去年3月和今年5月投入商运贡献了增量电量。前三季度,中国广核按计划完成15个大修,而中国核电则完成了16次检修,由此导致公司运营核电机组发电量下滑,影响相关营业收入。
在中国电力市场的双轨制系统中,核电“优发优购”(即优先发电、优先消纳)的计划模式和市场化交易模式并存,上网电价亦因此分为计划电价和市场电价,前者由有关政府部门核准批复,后者则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形成。但随着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能源入市比例大幅提高,核电领域长期遵循的“政府定价、保障消纳”传统模式被撼动,核电企业要开始下场参与激烈竞争。
关于前三季度核电的市场化电价,两家公司均未作具体说明。但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中国核电市场电量约占上网电量的45.32%,市场电价0.4177元/千瓦时,同比下降1.6%;中国广核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约为51.2%,平均市场电价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1%。
此外,由于中国核电还通过子公司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下称“中核汇能”)拥有新能源资产,公司同时面临新能源电量入市、收益率下滑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中国核电控股新能源机组发电量累计达161.24亿千瓦,同比增长52.87%,而其子公司中核汇能同期净利润仅增长了3.2%达16.66亿元。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今年中核汇能受西北几个省的限电以及电价策略调整影响,整个售电价格下降,导致虽然发电量增加,但利润增幅不及营业收入。
“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微调市场收购,往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电价高和相对好的地方转移,同时也在推进内部降本增效,进行无人化场站的改制以及集约化调整。”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核电曾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