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AI大牛印奇正在操持一个资本大盘。
11月11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力帆科技601777)11日发布公告,选举印奇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
与此同时,力帆集团完成股权变更,印奇通过LP身份,花6亿多元在今年7月成为江河顺遂实控人,进而成为力帆科技的第二大持股股东。其第一大股东则是吉利产投和两江产业集团等共同持股的满江红基金。
曾经的AI大牛化身资本大鳄,在两家公司之间跳跃,有了吉利集团的硬件支持,以及旷视科技AI技术,也令业界猜想,力帆科技能否成为下一个“赛力斯”?
旷视想换一张A股门票
旷视科技诞生于2011年,三个联合创始人分别为印奇、唐文斌与杨沐,三者均出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 师从“图灵奖”唯一的华裔得主、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姚期智。
借着当时AI第一波浪潮的东风,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以及云从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四者也成为资本市场内炙手可热的追捧对象。
2019年,旷视在港交所正式递交IPO文件。相较于商汤的一路顺利,旷视科技的IPO之路显得波折许多。自2019年谋求赴港上市未果,其后转战科创板IPO,但市场对于AI 公司亏损问题饱受争议至今未能上市。
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公司在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等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市场地位,但市场对AI企业的审核标准较高,对盈利能力和商业化前景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目前,旷视科技的科创板IPO处于终止(财报更新)状态。同时,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已从印奇更换为唐文斌。
印奇的野望似乎更大。企查查显示,今年7月1日,印奇通过LP身份成立江河顺遂,法人代表为印奇,公司由海南江河安澜投资合伙企业100%控股。
7月2日,力帆科技发布了股份变动公告。印奇通过其实际控制的江河顺遂受让了力帆科技共计9亿股,对价24.3亿元。
11月11日,力帆科技再次发布公告,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印奇获全票当选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根据力帆科技股权结构显示,吉利产投和两江产业集团等共同持股的满江红基金,持有该上市公司29.85%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印奇借由江河汇间接持有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为力帆科技第二大股东。
在这场交易背后,除了资本层面的扩张,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和在产业链上协同的可能性。吉利、印奇、旷视,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里,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虽然目前在业务布局方面还没有什么动作,市场已经的对其猜测甚多,有人称,印奇想把力帆科技打造成下一个赛力斯。
此时的旷视科技,正在苦等一张A股的“门票”。而进军炙手可热的智能汽车赛道,或是旷视科技的破局手段之一。
印奇的智驾野望
在智驾领域,旷视已经有所动作了。
据《凤凰网》报道,旷视已经入局智能驾驶赛道,正在探索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结合。
一位接近旷视科技的人士表示,“旷视旗下自动驾驶业务近期新招了很多人,几乎都入职在重庆那边,可以说是在持续招兵买马中”。
事实上,旷视在智能汽车行业布局已久。早在2021年初,旷视开始入局智能汽车业务。基于在计算机视觉上的技术优势,旷视切入到类似于特斯拉的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几百人的团队规模。
在入局智能汽车场景之前,旷视在传感器、摄像头、面板机、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硬件产品体系,积累了量产经验。这些为旷视进入到汽车业务场景奠定了基础。
旷视科技的入局,为力帆科技落地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带来了想象力。
力帆科技成立于1992年,曾经是国产摩托车一哥,2006年起进入汽车制造领域。2010年,力帆股份上市,官方称力帆是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
随着创始人、“重庆首富”尹明善逐渐退居幕后,力帆科技在汽车转型的征途上遭遇挫折。2020年下半年,力帆科技经历司法重整,股权结构剧变,吉利及满江红基金等新股东注入,正式开启吉利接管新篇章。
重整后的力帆科技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吉利携手成立睿蓝汽车,作为核心汽车业务平台,依托吉利在制造、出行及换电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共建换电生态网络。
但是销量依旧是当下力帆科技的主要问题。印奇此次入主力帆科技,颇有些“再整力帆”的味道。
2023年,力帆科技的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仅为30.5%,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576辆,同比下降40%,产量为7780辆,同比下降52%。
进入2024年,力帆科技的销量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今年前六个月,累计销量约为23963辆,同比增长41.11%,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712辆,同比下滑5.66%。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在下滑。
带着旷视进入力帆科技,这是36岁的印奇带给资本市场的新故事。目前,旷视科技的智能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刷脸解锁及启动、智能识别驾驶人、驾驶员异常检测等场景。
事实上,这条赛道竞争依旧激烈。各车厂都在纷纷布局智驾,想要从智驾解决方案反攻整车厂,“旷视+力帆”成为“赛力斯第二”,会更顺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