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国际金融学会、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北京银行协办的“智普惠新金融——2024中小企业金融论坛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在本次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就如何破解普惠金融的“不可能三角”发表了见解。
耿黎从覆盖面、融资成本与风险的平衡入手,分析了当前普惠金融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通过“强平台、强数据、强治理”三大策略推动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普惠金融政策目标的协调存在“不可能三角”,即提高普惠群体信贷可得性、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与控制风险成本三个目标,按照传统作业模式很难同时实现,即量、价、险难以均衡。
耿黎表示,普惠金融自2013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国在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及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扩大,融资成本显著下降,风险水平保持可控。然而,今年的行业发展难度尤为突出。
“当前,我们在量、价、险三者之间的平衡,就像在走钢丝,需要更加高超的技巧。今年的‘不可能三角’已经有了新的内容,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据耿黎分析,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88亿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占比96%。然而,已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覆盖率近三年稳定在30%左右。她指出,未来的增长点不再是蓝海,而更多是存量市场的竞争,这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服务能力。
耿黎表示,目前普惠金融面临融资成本与风险管理的双重考验。
在融资成本方面,耿黎透露,今年前9个月普惠金融贷款利率已降至4.4%左右,较2023年下降35个BP。然而,企业仍感到融资成本较高,这与贷款之外的综合融资成本有关,如续贷转贷的过桥资金成本及担保费用等。她呼吁金融机构探索更多降本增效的路径。在风险控制方面,大批量线上业务带来的压力测试挑战明显加剧。耿黎强调,当前的风险管理需求已从传统的财务分析转向更关注企业未来成长性,这需要科技和数据的深度融合。
耿黎还提出,通过“强平台、强数据、强治理”三大策略推动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有机融合。耿黎介绍,强平台是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以邮储银行为例,其通过整合税务、社保、海关等数据,构建起高效的金融服务高速公路。强数据是指引入更多地方数据,提升数据覆盖率和精准度,为企业构建全面的数字画像,从过去的“看财报”转向“看未来”。强治理是指完善数据治理,规范数据使用规则,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对于邮储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耿黎表示,邮储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三大定位,通过小微金融数字化“5D(Digital)”体系,覆盖营销、产品、风控、运营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她特别提到邮储银行推出的“易企营”平台,通过整合市场上的软件和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一家山东药店连锁企业在使用该平台后,缴税效率显著提升,体现了数字化赋能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
谈及绿色金融,耿黎认为,绿色发展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向。“‘绿色让生活更美好’,同样可以让普惠更美好。”邮储银行将继续探索绿色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为实现“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在总结发言中,耿黎指出,中国的普惠金融已走过高速发展阶段,未来要迈向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和创新驱动,破解结构性难题,普惠金融将在推动经济增长、支持小微企业和促进社会公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