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片银行利率“高地”即将消失。
12月1日,两项存款自律倡议正式生效,涉及非银同业存款及对公存款。倡议中,要求非银同业活期存款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定价基准,使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对公存款服务协议将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
这是监管继4月份明确禁止“手工补息”后,再度出手压降银行业存款的隐性成本。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规范存款利率和减少套利行为,银行的负债成本有望降低,净息差有望提升至少1-2BP。同时,尽管个体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但预计对于行业流动性影响有限。
净息差有望提升1~2BP
日前,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
倡议显示,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规范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价行为;银行应在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确保协议存续期间,银行存款挂牌利率或存款利率内部授权上限等的调整,能及时体现在按协议发生的实际存款业务中。
上述协议自12月1日起生效。两项最新倡议是继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明确发文禁止“手工补息”后,再度将利率下降这把火烧到同业和对公存款。
倡议发布后,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新倡议将有利于疏通利率政策传导,压降银行负债成本,从而缓解净息差压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由于对公存款和同业存款在银行负债端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银行可能会同步下调对公存款利率以降低整体负债成本。预计对公存款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行,尤其是大额协议存款和结构性存款,同业存款利率将显著下降,银行间的资金成本降低。
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跌。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较二季度下降1个基点,较2023年四季度下降16个基点,较2022年四季末下降38个基点。
有市场机构测算,新倡议将同业活期、对公定期存款产生显著影响,预计将分别影响净息差1~2BP。
当前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平均利率约为1.70%,7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为1.50%,两者差值约为20个基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据此测算,假设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平均压降20个基点,银行利息支出将减少约280亿元,负债成本也将减少。
根据浙商证券测算,上市银行涉及的同业活期存款规模约为15万亿。若同业活期定价水平下调20~30个基点,预计上市银行净息差将提升1.3~2个基点。
此外,数据显示,该行统计上市银行2024年中期对公定期存款49.1万亿元,假设参照上半年对公和零售定期存款的降幅差(6BP),根据测算,上市银行单年存款利息节约295亿元,对应息差正向影响超过1~2BP。
银行会不会缺负债?
两项最新倡议落地后,业内人士更为关心,部分银行非银活期存款会不会流失?
一部分观点认为,倡议落地后,与此前4月“压降高息负债成本”效果一脉相承,会导致非银活期存款流失。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同业存款利率的压降,导致这部分资产吸引力下降,无法享受原有较高收益的资金可能会外流,例如转向其他短端的高流动性且还有收益的资产。
上述观点已在近期的债券市场中有所表现,近日信用债市场出现明显“抢跑”行情,信用债利差明显缩窄,尤其是短久期城投债品种。12月2日的利率债市场也反应剧烈,当天10年期国债利率下破2%。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存款的稳定高息优势丧失后,利率下行过程中,债券的资本利得增厚性价比显现。长久期利率或因银行负债流失压力而略微偏弱,不过实际影响仍取决于央行投放。
但同时也有观点指出,非银同业存款定价规范不会导致银行缺负债。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称,实际影响是反直觉的,资金最终都落地在银行体系。非银同业存款定价规范非但不会导致银行缺存款,反而会缓解银行一般性存款压力,减缓一般性存款向非银同业存款的转化,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同业约期存款或将消亡。”廖志明指出,“我们预计,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将全面降至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及以下,当前定价区间为0~1.5%。”
有资管人士进一步对记者指出,这大幅压缩了一般存款与非银同业存款的套利空间。要求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率不高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当前为0.35%)堵上了套利漏洞,不然,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可能转向定期。
廖志明分析称,未来,若非银同业存款定价规范实施,那么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将全面降至1.5%及以下,未来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上限将跟随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及时变动。这大幅压缩了一般存款与非银同业存款的套利空间,有助于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回归支付结算属性。
对国有大行影响更大
两项最新倡议于12月1日生效,但为避免增加银行年末流动性压力,利率自律机制设置了一个月的缓冲期,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家银行正逐步按照倡议要求与客户协商,并进行调整。等到倡议正式在银行层面落地后,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来说,影响有多大?
“倡议落地之后,大行负债端压力或进一步加大,关注大行资产负债调整。”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指出,过去几年,同业存款的增长基本上全部集中在大行。
当前,同业存款集中于国有大行。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末,国有大行同业存款增加超5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六成,其中部分国有大行的同业活期存款占负债比重超过5%。另据兴业研究测算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同业和其它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规模接近27万亿元,占国内金融机构存款比重约8.9%,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同业存款占银行部门同业存款约67%。
不过,明明认为,由于国有大行融资渠道多元、且具有系统性重要作用,尽管个体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但预计对于行业流动性影响有限。
“A股上市股份行及城农商行近几年同业存款余额走势平稳。”廖志明指出,具体来看,从上市银行数据来看,四大行同业存款余额从去年三季度的10.1万亿元快速增长至今年三季度的16.8万亿元。
到了2024年,四大行同业存款更是大幅增长。据华源证券团队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四大行同业存款增量达5.28万亿,超过之前三年同期的水平。“这与此前监管规范手工补息有关,使得此前理财通过保险资管计划做的存款回归同业存款,一般存款数据去水分。”该团队指出。
杨业伟指出,倡议落地后,国有大行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同业存款,这意味着大行需要更多从其他方面调整资产负债。有效解决大行负债问题,可能还需依赖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