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广东省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工作加强金融要素保障,为金融服务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划出了重点。
金融机构如何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何抓住建设金融强国、金融强省的机遇做优做强?南方日报对话中国平安党委书记胡剑锋。中国平安是一家从深圳蛇口起步,发展成为拥有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牌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走出了一条以综合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立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
南方日报: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进入换挡提速、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如何加强金融要素保障?
胡剑锋:基础设施建设是大湾区一体化的前提和条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持续增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区域内的交通便捷水平。因此,金融业首先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保险等金融要素。
作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机构,中国平安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平安产险承保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项目超2万个,包括深中通道、南沙至中山城际、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项目以及湾区内多个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工程。
此外,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也需要金融要素的推动。平安银行链接数百家银行、上万个贸易机构和供应链企业,平安金融壹账通与招商局港口集团签约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项目”。
南方日报:险资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何进一步壮大入粤险资方?
胡剑锋:险资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保险资金自身配置的内在需求。近年来,保险资金积极投资大湾区,“险资入粤”不断创新高。截至2024年6月,平安人寿通过债权计划、信托计划在广东省的投资金额,由2020年的160多亿元,持续增长至500多亿元,投向高速公路、核能、会展中心、人才安居房等项目。
在壮大入粤险资力量方面,一是要围绕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关键领域,推动投融对接,促进相关政策和项目落地实施,保持良好的监管环境;二是要围绕高质量投资精准聚焦实体的金融需求,引导险资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大健康与养老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同时关注存量资产盘活以及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新机遇。
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
大有可为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但县镇村一直都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这块“短板”如何补齐?
胡剑锋:广东“百千万工程”覆盖的大部分领域,过去并不是没有金融需求,而是没有合适的金融产品。过去这块市场被长期忽略,成本也比较高,但未来大有可为,尤其随着存贷款利差的进一步收窄,下沉市场肯定是重点方向。找准金融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能闯出一片新“蓝海”。
以平安助力广东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为例,在实地调研得知种植户最担心的是麻竹笋价格波动影响收入这一痛点后,平安产险于2023年创新推出“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以每斤1.2元的价格进行托底,先解决农户怕亏钱不敢种的问题。
其次,保单质押还能撬动授信额度,保险联合银行推出“保险+信贷”新模式,有效解决麻竹笋经营主体融资问题,推动当年扩大种植规模达到17万亩。最后,西牛麻竹笋平均收购价格为每斤1.34元,同比上涨30%,农户每亩可增加收益2000元左右。这套综合金融“组合拳”让农民受益、政府满意,平安也实现了“以义取利”,这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内涵。
南方日报:中国平安在推动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方面,有哪些计划?
胡剑锋:中国平安正式发布了支持广东高质量发展举措,计划从金融支持、绿美广东、乡村治理、消费帮扶等四大方面,依托“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优势,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以“金融活水”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平安将加大对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未来一年内提供300亿元的授信支持。在保险保障方面,未来三年为广东省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不低于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立足广东省各地特色产业,形成一套“保险+”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在绿美广东方面,未来三年将开展不低于20场植树造林活动,义务植树1万棵,为超1万棵古树提供专属保险保障。在乡村治理方面,未来三年将新建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点,到2026年累计在广东省超过100个县区落地超1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点,实现全省地市全覆盖。在消费帮扶方面,中国平安将利用自身客户渠道优势,协销100款广东特色农产品,助力农产品“出村入城”。
险资是耐心资本重要来源
南方日报: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做好科技金融有哪些着力点?
胡剑锋: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首篇,它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于航天、航空、高铁、核能等国之重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是对于创新型科技企业,需要融资、保险等配套支持。中国平安充分发挥金融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功能,深入服务科创型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打造特色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广东正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广东扎根,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广东发展如火如荼。平安产险将根据广东各个产业集群特色及风险,提升不同科技行业风险的评估、定价与计量能力,创新专属保障及服务。
南方日报:在科技金融体系中,科技保险刚刚起步,其发展前景如何做优做强?
胡剑锋:科技保险是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保险业的新兴领域,目前覆盖率还比较低,随着我国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正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
未来,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等全流程,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一系列科技活动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将成为行业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方向。
南方日报:当前,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对支持科技创新至关重要,险资是耐心资本的来源吗?
胡剑锋:险资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资金规模大的特点,无疑是耐心资本的重要来源,可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长期耐心的支持,降低成本、激发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平安人寿通过与国内头部创投机构合作以及直接投资的方式,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超过100亿元,布局科技创新(如半导体芯片、下一代半导体材料、脑机接口)、绿色生产力(如风光新能源发电)、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抢抓做优做强的历史机遇
南方日报:省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优做强大型金融机构,平安如何抓住机遇?
胡剑锋:36年前,中国平安诞生于深圳蛇口,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近年来,广东省又提出了“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等一系列助力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省建设的目标,进一步为平安的发展提供历史发展机遇。
此外,广东金融业市场发达,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等均居全国首位,金融需求旺盛,也为做优做强大型金融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中国平安将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赋能金融、生态赋能金融、科技促进发展”,努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周美霖
张艳戴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