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就出局”,是当前大多数中国车企的共识,出口是新的一年中国汽车产销的重要增长点。为解决运力问题,上汽、比亚迪、奇瑞已纷纷下场造船,组建自己的“汽车船队”。近日,车企“触角”还延伸到更远:他们或牵手海运企业,参建汽车码头;或在出口市场当地建设中转仓。未来,车企还会展开直通航线、后端物流分拨、共享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等一系列动作,为接下来汽车出口进行前瞻性布局与行动。
车企“绑定”海运企业成汽车出海新模式
日前,广汽集团与中远海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海内外运输、整车出口、KD件出口以及配件出口等业务上展开合作,海外目的国覆盖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埃及、科特迪瓦、阿联酋、墨西哥、南非、厄瓜多尔等。
车企扩大朋友圈,和海运企业“绑定”,是汽车出海的新模式。业内人士表示,中远海一方面可以根据车企需求定制汽车船,组建汽车船队,通过扩大规模,降低运输成本;另外一方面能够帮助车企锁定码头资源,提供包括PDI检测在内的服务,提升运输效率。
无独有偶,由上汽集团、上港集团和江苏省港口集团共同打造的海通太仓汽车码头也在近日正式投入生产运营,年吞吐量达130万辆,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和综合型码头不同,汽车滚装码头整体设计是优先汽车船作业,拥有专业化滚装泊位,让车辆迅速登船,缩短交付周期,进而降低车企仓储成本。
车企将“触角”延伸到码头,目的何在?一方面,可以实现生产线和码头的“点对点”连接。即,新车驶下生产线,装上拖车,抵达港口,直接装船,从而提升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车企自建船队不用排队进码头,在码头卸下进口车之后,可以马不停蹄装车,实现汽车船队“连轴转”。
广汽将于今年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
在汽车出海的另外一端,汽车企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中转仓,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接下来,当地整车订单、零配件供应,会优先采用当地供应。
以广汽为例,2024年,广汽集团已完成中东、美洲、非洲、东南亚、东欧5大板块、6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布局,在泰国、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地的整车KD工厂已投产,初步形成了整车出口和本地化生产“两条腿走路”的模式。2024年巴黎车展,广汽集团发布“欧洲攻略”,计划初步出口部分车型到欧洲,2025年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提升零部件供应效率。到2028年,将逐步建立起覆盖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市场的服务保障体系。
一旦拥有欧洲中转仓,广汽便可以利用中转仓为当地车型提供主要零部件的供应、检测和维护等服务,从而可以提升当地服务的速度、质量和应急处理能力。有一系列措施作为保障,广汽国际对2025年汽车出口制定了目标:冲刺全年15万台销量,并推动从贸易型思维向经营型思维转变。
记者观察:
未来3~5年将是汽车出口的窗口期
2025年,不少中国车企将汽车出口视为销量的主要增量之一。有鉴于此,逐个打通汽车“出海”链条中的堵点、卡点,正当其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11月,汽车出口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仍有望达到580万辆规模,延续2021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
对于2025年的出口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认为,2025年汽车出口会在650万—680万辆之间,同比增长12%—17.2%。在汽车出口增长带动下,2025年中国车市销量有望再创新高,达到3300万辆,同比增长约4%。
华创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实现14%的同比增长。瑞银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市场份额将增加近一倍,达到33%。
蔚来CEO李斌对汽车出口前景更加乐观。他认为,中国新车出口有望达到1500万辆,全年销量达到4000万辆,占全球占比40%。
乐观预测来自中国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等消费新趋势的领先优势,其背后是中国制造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分析人士认为,未来3~5年将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窗口期,中国车企要抓住机遇,融入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