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场或许正在迎来新一轮技术变革。
在近日的《BC领袖对话》活动中,当被问及BC技术的市场占有率何时占据半壁江山时,隆基绿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表示:“一方面,我是一个谨慎的人,不想投资打水漂,不想赌输。另一方面,从整个行业来看,大家都心知肚明。我预计,这个时间点可能会提前到2027年或2028年。”
而另一位现场对话嘉宾爱旭股份(600732.SH)董事长陈刚则反问道:“大家认为现在谁还会继续投资TOPCon产能?”在他看来,BC技术不仅是晶硅电池技术领域的投资新方向,而且还是企业做晶硅电池组件的必选技术。陈刚强调:“不管外界观点如何,但是目前每个企业都已付诸实际行动,大力投入BC研发,如果按照TOPCon技术的速度,BC技术也许很快就到了50%市场占有率。”
众所周知,过去三年,伴随着P型PERC电池效率接近上限,光伏企业开始积极推动以TOPCon、HJT和BC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2024年,TOPCon已发展成为市场主流技术。在BC技术领域,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明显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积极推进规模化量产。
BC技术是不是晶硅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能否成为技术主流?这个话题一直充满着争议。两位BC技术代表企业的首次聚首,似乎也预示着BC技术生态新局面正在打开。与此同时,近一段时间内,部分光伏企业相继与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两家企业展开BC技术的协同合作,以实现电池组件的规模化发展。甚至有消息传出,头部TOPCon投资者也将推出BC技术产品。
在对话现场,上述两位光伏大佬与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针对热议话题展开讨论并接受了《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的采访。在他们看来,BC技术就是晶硅电池的发展方向,并且基本形成了行业共识。
争议基本已消除?
BC技术即背接触电池技术(Back Contact),具有高转换效率且外观上更加美观等优势,至今已有约50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BC技术一直面临着工艺步骤多、精度要求高、成本高等问题。在多样化的技术讨论和舆论环境中,BC技术的推广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争议。
钟宝申坦言:“一年前,关于BC技术的争议是实实在在地存在,大家的认知确实不一样。像隆基和爱旭,那时候已经投入很多年,发布了产品并开始销售,所以我们坚信BC技术就是晶硅电池的未来。但是,市场上大部分企业仍在建设和投资TOPCon技术产能,他们同样坚定地认可TOPCon技术方向。”
“到今天这个时点,其实大家基本上心知肚明,行业内主要的参与者应该都看得很清楚了。这时候的争议更多就变成了时间的争议。而在 ‘BC就是目前晶硅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上,我认为80%~90%的企业已经没有争议了,争议基本已经消除了。”钟宝申说。
钟宝申还指出光伏行业里的一个现象说:“看看主要光伏企业的招聘就能发现,他们都在招聘BC技术的研发人员。”
光伏业界的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BC技术的发展似乎也走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如果把制造端和应用端当成一家企业来看,那么目前BC技术的价值在晶硅方向上已经是最好的了。我们认为,BC技术目前是最具高性价比,最有竞争力的晶硅技术路线,它也走到了市场爆发的起点。”钟宝申表示。
在光伏市场供需错配环境下,大规模投资TOPCon技术产能的可能性已变得很小。在陈刚看来, BC技术不仅是晶硅电池技术领域的投资新方向,而且是企业做晶硅电池组件的必选技术。 “‘必选’两个字可以留意一下,是不是三年之后这两个字仍是正确的。”陈刚强调。
陈刚认为,从效率和成本上来看,BC技术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技术一定能够为行业带来价值,也能为人类所需的能源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晶硅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是29.56%,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BC技术。从实践上来说,BC技术可以实现无银化,而且所用的材料与其他类型的电池基本一致,甚至更少,基本不需要任何稀有元素。从基本原理上看,只要这个技术达到足够的成熟,效率一定最高、成本一定最低。”
沈文忠也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可以看到BC技术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公认的发展方向。除了隆基和爱旭之外,其他主流企业都在研发BC技术,可能在一年之内会有很多的企业实现量产。”
未来两三年有望成市场主流?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进步,BC技术走向全面商业化真正成为可能,并被认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BC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正值幼儿期,发展空间非常大。”沈文忠表示, 随着BC结构的改进和金属化工艺的优化等,国内BC技术的进展非常快。目前,BC技术路线的发展还处于2.0版本,未来3.0版本、4.0版本、5.0版本,甚至更高版本都有可能出现。
“光伏产业界已经认识到BC技术的优势和潜力。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随着‘朋友圈’越来越大,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会比想象得更快。”沈文忠说。
钟宝申坦言:“目前,我们只是实现了第一步,使得BC技术具备了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技术开发。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包括钝化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伤,以及激光技术的精益化方面。”
“在效率方面,我们认为还有更大提升空间。比如,现在隆基生产的二代产品比TOPCon组件效率高5%,新的中试线跑出来的数据比TOPCon组件效率高出10%。在成本方面,隆基在贱金属方向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金和时间,尤其在采用铜和铝的方向上已经走得很远。我们认为,BC技术能够给产业带来巨大变化。” 钟宝申表示。
在推动BC技术产品降本增效问题上,光伏硅片、电池和组件各环节都具有可挖掘的空间。
陈刚表示:“硅片方面,高效组件需要与低氧高阻的硅片相匹配,下一代我们将采用这种硅片。在电池方面,光学性能、钝化技术和电极技术是三个重要技术要点,像电极技术的开发才刚刚开始。在组件方面,我们推出了满屏组件,优势是非BC技术电池难以比拟的。整体来讲,要把晶硅组件做到比较高的极限,在BC技术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去逐步实践。”
BC技术被看好,并被认为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市场主流。
至于何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钟宝申表示:“从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我认为它肯定比我曾在嘉兴打赌的时间(2029年)来得要早。一方面,我是一个谨慎的人,我不想钱打水漂,不想赌输。另一方面,从整个行业来看,大家都心知肚明。我相信,这个时间点可能会提前到2027年或2028年。”
“但是,从商业利益角度来讲,我期望它更晚一点。”钟宝申解释,因为如果进程快就搞过剩了,这个技术不能给企业带来商业价值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陈刚与钟宝申的观点基本一致。在陈刚看来,不管外界观点如何,但是每个企业已付诸实际行动,大力投入BC技术研发。如果按照TOPCon技术的速度,BC技术也许很快就到了50%市场占有率。
对于BC技术的发展,陈刚还指出,目前设备和材料厂家反而更着急,他们需要投入新技术研发,因为有了新技术带动新需求才有新订单;目前,TOPCon技术产能并不赚钱,供需错配,同行自律精神欠缺。“希望BC技术发展时稍微慢一点,大家都有序一点”。
沈文忠认为,从BC电池效率提升和已有产能发展的需求两个维度来看,五年内BC技术可以达到50%的市场份额。他指出:“从TOPCon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么多的存量产能也会快速推进BC市场的发展。因此,BC技术市场占有率超过50%,乐观一点可能需要三至四年,保守一些大概需要五至六年。”
技术生态圈如何构建?
一个新技术真正走向产业化和商业化究竟应该如何走?这个原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引发光伏行业关注。
近两年,光伏行业持续沉浸在供需错配的市场环境里,直至目前仍未扭转。而在供需格局背后,新老玩家疯狂扩产、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拉动、融资门槛低等都被认为是重要助推因素。并且,由于整个光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欠缺,技术门槛低,产能得以迅速扩张。
如今,BC技术在产业化进程中如何改变过去光伏行业发展中技术扩散快、无序复制扩产的局面,避免“拿来主义”现象,也是生态圈构建中的一道思考题。
钟宝申表示:“一个技术要真正惠及整个社会,存在一个如何让速度更快,让成本更低的问题。当大家协作起来,共同推动建立很多标准,这样可以使技术的推广成本和客户使用成本变得更低,使客户能够更早地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陈刚认为,BC技术扩散是必然趋势。但是,这一次扩散不会像以前“PERC时代”或“TOPCon时代”,简单通过某个设备厂商交钥匙工程就能够解决技术难题了。
钟宝申与陈刚一致认为,这一轮BC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应该基于商业规则,建立在尊重知识产权基础上。
“我们整个产业的开放合作和共同发展是主旋律,但应当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我们希望同行之间能够形成一些共识,制定大家共守的规律、规则。这样既能保证先行企业继续投入研发,也能让后进者分享到技术发展的红利。”陈刚表示。
当然,BC技术生态圈加速拓展,也为新技术生态的构建开了一个好头。
此前,隆基绿能分别与金阳新能源(1121.HK)和英发德耀展开BC技术合作。其中,2024年10月,隆基绿能、英发德耀和宜宾高新区签署年产16GW HPBC电池片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HPBC电池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技术领域进行广泛协作,并将于2025年建设完成首期6GW产能。
钟宝申表示:“隆基与英发德耀合作,前期基本上产品都是由隆基来销售,相当于工厂为隆基生产产品,后续也允许合作公司对外进行一些销售,但是需要给隆基技术授权费,基于知识产权授权规则开展合作。类似于这类合作,今后我们持开放态度。现在市场上有大量TOPCon技术产能,未来这些产能也需要升级,也需要发展,也需要找出路,隆基愿意支持行业同仁,共同推动技术发展。”
此外,爱旭股份与高景太阳能于2024年11月29日达成战略合作,共建BC技术生态圈。按照协议,爱旭股份将携手高景太阳能,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硅片、电池、组件三大领域的协同,实现BC技术组件的规模化生产。
陈刚强调:“在基于规则、知识产权、法律的基础上,我们愿意一起开发BC技术,然后分享 BC技术价值,给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带来价值,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