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企业可以对其数据资源进行会计核算,列入“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三个项目中。因此,2024年被视为数据资产入表元年。
当下,数据资产入表实践进展如何?存在怎样的难点与堵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下称《报告》),与一季度相比,无论是入表企业数量、入表总额还是企业规模,中国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已展现出强劲的增势与显著的增长潜力。
其中,三大电信运营商、海通证券、圆通速递等较高市值企业开始加快数据资产入表的步伐,非上市公司则从一季度的踊跃参与发展到当前的多点开花。
《报告》同时指出,数据资产金融价值的实现路径逐渐丰富,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从政策引导、企业内部治理优化、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建设三个层面入手,推动数据资产更好地融入金融体系。
上市公司加快入表步伐
《报告》显示,根据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截至8月31日,实现数据资源入表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一季度的17家增加至41家,入表总额由0.79亿元增加至13.64亿元。其中,三大电信运营商齐推数据资产入表,海通证券成为首家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金融公司。
从入表科目看,“无形资产”科目为三种科目中最主要的披露科目,单独披露了无形资产中数据资源摊销年限和方法的公司中,大部分公司数据资源的摊销年限集中在3~5年,且多以直线法为主。从所属行业看,入表公司行业仍然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制造业企业。
与一季度相似,上半年完成数据资源入表的企业仍以市值规模500亿元以下的公司为主,但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海通证券、圆通速递的加入,较高市值企业也开始加快数据资产入表步伐。
根据报告,新增数据资源披露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普遍较小,但对部分企业利润率的影响较大。通过理论测算,数据资产入表为29家公司带来了合计7.32亿元的理论市值增量,其中11家企业的理论市值增量超出了千万元,对3家企业可带来理论值超过该公司市值1%的市值增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指出,与一季度相比,无论是入表企业数量、入表总额还是企业规模,中国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已展现出强劲的增势与显著的增长潜力,“预示着数据资源入表正步入快速扩张的黄金时期”。
非上市公司多点开花
《报告》显示,非上市公司的数据资产入表从2024年一季度的踊跃参与发展到当前的多点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国内已有126家非上市公司披露了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其中城投公司(含城投下属公司)38家、类城投国企(指当地国资委控股且从事市政等公共服务的企业)72家、民营企业16家。
城投公司和类城投国企的行政级别以地市级居多;入表数据类别趋于多元化,交通运输类、政府数据类和公用事业类数据仍占显著多数;披露数据资产入表的省级行政区增加到22个,山东和江苏居全国前两位;已入表企业在数据交易中心或交易所登记的占比接近80%,登记机构以本省市的地方平台为主。
《报告》指出,未来随着政策持续推进以及城投公司、第三方机构、数据交易中心和金融机构的联合探索,预计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将加速扩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考虑数据资产确权、价值评估等方面的要求,整体数据资产入表进度及效果仍有待观察,同时仍需关注大量城投公司用数据资产融资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数据资产入表挑战仍存
2024年作为数据资产入表元年,数据资产入表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较多的难题与挑战。
《报告》认为,数据资产金融价值的实现路径逐渐丰富,但数据资产入表在会计层面和金融价值实现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会计层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与分类、成本归集、收入成本匹配、摊销方法与年限确定、税会差异方面;金融价值实现层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确权、价值评估、市场机制与流动性、隐私及安全风险方面。
为应对挑战,《报告》建议从政策引导、企业内部治理优化、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建设三个层面入手,推动数据资产更好地融入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