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30 04:29:30 股吧网页版
向“深”突破 向“新”攀高——从多个“之最”透视中国石化发展之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K图 600028_0]

K图 00386_0]

  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正式完工、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建成……今年以来,一个个重大项目不断亮相,展示着中国石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探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一方面向“深”突破,以科技之手端牢能源饭碗;一方面向“新”攀高,加快布局高端新材料、氢能等产业,争当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向“深”突破端牢能源饭碗

  超万亿方——这是“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涪陵页岩气田的最新探明地质储量,新增1213.56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近日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

  5200米——这是福深热1井的深度,其刷新了我国乃至亚洲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目前已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新阶段。

  翻开中国石化这一年的成绩单,“突破”无疑是关键词条。

  能源安全,油气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前,随着中浅层油气资源进入开发中后期,油气勘探开发对象向深层、深水、非常规演进,其中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量三成以上。

  向地球深部进军,也意味着难度系数一增再增,技术是解题关键。

  “我们要向科技创新要资源、要储量、要产量。”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要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全力抓好科技重大专项任务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争当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突破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有力支撑涪陵页岩气田稳产,使我国成为北美以外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创新形成8000至9000米特深层勘探开发及工程关键技术,支撑了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建设上产;积极拓展非油气矿产资源,成功实施福深热1井开发,已建成地热供暖近1亿平方米,创新形成了地热系统形成机制、热储传热机理两大基础理论,攻克了“取热不耗水”的工程技术;成立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数智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算法创新支撑数据深度挖掘,提升勘探开发数智化水平……

  中国石化坚持把端牢能源饭碗的战略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海相油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支撑打造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区。

  锚定“高”端夯实材料之基

  “全面建成!”

  12月19日,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机械竣工,年炼油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级,使其所在的浙江宁波石化基地年炼油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作为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浙江宁波石化产业基地位于长三角地区,是石化下游产品消费中心。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涵盖18套装置,实现10个核心设备国产化,实现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交付,投用国产化工业操作系统。

  “新增产能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高端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等产品,每年可为下游提供近800万吨相关产品,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万亿级产值。”镇海炼化党委书记陈燕斌表示。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作为国内最大的合成材料供应商,中国石化近年来加大在高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投入,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与弹性体等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配套支撑。

  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内,等待运输的131米风电叶片如同一柄柄入鞘宝剑,正静待在风中的“亮剑”时刻。这是全球最长的陆上风电叶片,采用上海石化生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制造而成,突破了传统玻璃纤维材料的性能极限,更好助力风电机运行。除了风电叶片,连续抽油杆、地铁列车车头罩、桥梁工程中的斜拉索,甚至是北京冬奥会火炬,都有上海石化碳纤维的身影。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化工新材料2023年度创新产品名单上,中国石化7个产品榜上有名,为建设制造强国夯实“材料之基”。

  “我们将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顺应石油用途加快从燃料向原料转变的趋势,持续加强高端树脂、高端橡胶、高性能纤维、特种精细化学品等研发生产,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马永生称。

  磨练“氢”功全链条拓新局

  海水也能制氢?中国石化青岛炼化用实践给出肯定答案。

  12月18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这里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所产氢气并入青岛炼化管网,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生产过程完全在工厂内进行。

  面对海水腐蚀、沉积等挑战,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攻关,通过研发特制的关键设备和特殊工艺流程,成功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

  练好“氢”功,功夫不只在海上。近年来,中国石化布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推动绿氢产能建设,探索炼化等难脱碳行业减排路径,加快建立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能全产业链条。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牵头建设氢能等创新联合体,与多家中央企业、高校院所等优势科研单位集智创新。成立氢能装备公司,成功投用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撬装式甲醇站内制氢以及氨站内制氢装置,实现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公斤级工业生产。

  ——持续加强产业布局

  围绕绿氢炼化、氢能交通加强产业布局,建成投产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全国输氢管网规划布局研究工作。建成136座加氢站和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初步形成“一大五小”氢能走廊格局,2023年加氢站氢气加注量占全国的40%左右。

  马永生表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是迈向净零排放的战略选择,加强氢能产业合作是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的重点方向。中国石化建议,继续加强产业合作、开放创新和贸易融通,共建一批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强、辐射范围广的氢能合作项目,在关键装备和材料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深度对接国际贸易规则与标准,引领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