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多家上市公司停牌,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应声大涨,并购重组概念股一时间成为资本市场“香饽饽”。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共有116家公司涉及并购重组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多种并购重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增资、资产置换等。并购重组的交易股份占比从2%到100%不等,交易总价值也从数百万到数十亿元人民币不等,显示了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度和多样性。
“政策方面,证监会发布多项并购重组新政,为市场注入活力。监管方面,IPO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并购重组有助于公司实现间接上市。产业方面,经济仍处于修复阶段,实体经济景气度减弱,一级市场估值承压叠加投资者退出诉求上升,为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和上市公司大股东带来较好的战略并购机会。”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广东金融学院招商引资与并购重组中心主任胡挺向本报记者表示,A股并购重组活动活跃的内在推动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为,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提升能力,实现业务扩张、资源整合和市场竞争优势。外在推动因素方面,国内一系列政策和重要举措的催化作用,化解IPO“堰塞湖”的难题,提升国央企的市场估值。
重组概念股平均上涨62.66%
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之后,A股市场对并购重组的热情明显升温。地方政府也积极接力推进相关政策,如上海市发布了《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并购重组要注重价值引领,向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重点产业补链强链的项目倾斜。
利好政策为并购重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田利辉观察到,近期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活动非常活跃。2024年三季度A股共有57家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披露重大并购重组进展,数量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单季度历史新高。
中金公司的研报数据显示,相较于万得全A指数,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在1个月内实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平均超额收益达12.9%,中位数为2.0%,较历史水平分别高出9.9和3.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市场对并购重组新政的响应较为积极。
记者梳理后发现,并购重组活动在多个行业中均有涉及,包括化工、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等传统行业,以及半导体 、量子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这些并购重组不仅有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还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并购重组最活跃的两大领域是具有一定科技属性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类行业。”据田利辉观察,并购重组主要聚焦在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以及央国企,科创板的产业并购则以加速技术突破、产业整合和国际化布局为主题。
数据显示,9月24日至11月14日,114只重组股股价平均上涨62.66%,其中21只个股股价翻倍,银之杰(300085.SZ)、松发股份(603268.SH)、光智科技(300489.SZ)、远达环保(600292.SH)股价分别上涨267%、258%、256%和194%。
双成药业(002693.SZ)在宣布拟跨界收购奥拉股份转型半导体行业之后的31个交易日中,斩获24个涨停板。
新质生产力+产业链整合
谈及并购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受访人士表示,通过并购可以扩大业务规模、进入新市场、实现快速业务转型、锁定上下游资源、获取新技术以及多元化提升利润应对风险。
在胡挺看来,未来并购重组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整合两个方向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核心科技企业并购重组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
“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支持其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主要聚焦在高科技、国防军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智能制造业等领域;通过并购重组支持国央企产业整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主要聚集在金融机构、资源性行业、公用事业等潜在产业整合领域;科创板、创业板公司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进行增强硬科技‘三创四新’的属性,获得第二增长曲线。”胡挺进一步分析。
“当下的并购市场,是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的一场双向奔赴。”资深并购从业人士欧阳柳生判断,未来上市公司并购将呈现两大新趋势,一是上市公司将从以市值为中心的并购转变为提升企业内在价值的产业并购。二是上市公司会逐渐从产业的视角,将外延并购放在与内生增长等量齐观的地位来对待。产业并购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增长模式。
受访头部券商人士提示,收购完成后,还需要通过对收购目标的战略保障体系进行一体化整合,以实现收购目标和充分发挥收购协同效应。“其中,人才保留、文化融合、组织管控调整最为棘手,是关系到其他整合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协同效应发挥的核心。”
谈及并购重组带来的挑战,田利辉指出,并购重组后的整合过程是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常见的挑战包括文化整合、管理整合、业务协同等。成功的整合需要明确的战略规划、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强有力的执行力。
2024年,竞买方包含中央国有企业的项目超70起,交易规模超700亿元,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或达2.5万亿元。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在“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年会”上指出,并购重组正成为央国企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
杨帆建议关注央国企并购重组的“加减乘除”四条路径,及其背后的收并购机遇。其中,要“会做除法”,破除一级市场“堰塞湖”难题。做好耐心资本,参股“国”字头基金,并在IPO撤否项目中“掘金”,畅通募投管退。
明确支持跨界并购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有多起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的案例。“并购六条”不仅明确支持跨界并购、允许并购未盈利资产,还表示将提高监管包容度、提高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并加强监管。并且提出“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步伐”。
进入10月后,工业杀菌剂龙头企业百傲化学(602260.SH)宣布跨界增资江苏半导体新秀企业芯慧联,成为“并购六条”发布之后,首个跨界并购的案例,体现出监管层逐步放开跨界并购限制,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倾斜的理念。
记者注意到,像百傲化学这类药企收购半导体公司实现战略转型并非孤例,双成药业(002693.SZ)拟购买奥拉半导体100%股份。
在胡挺看来,跨界并购更有前景的项目可以提升企业增长和活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旧业务增长潜力有限的传统企业可以通过跨界并购提升关键技术水平、促进资源整合、市场布局形成合力,有助于补链强链和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以主营陶瓷业务为主的松发股份(603268.SH)日前公告,其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收购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重工”)100%股权。恒力重工主要从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这一跨界并购可以视为同一控制人旗下资产的整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田利辉指出,跨境并购可以带来技术、市场、资源等多方面的互补,但也伴随着文化差异、法律法规、市场风险等挑战,需要谨慎评估和管理。”田利辉指出。
不过,跨界并购也并非全是坦途。对此,监管早有风险提示。证监会“3·15新政”曾提到,要从严监管盲目跨界并购。
记者注意到,近两个月,世茂能源(605028.SH)、百傲化学(603360.SH)、联创光电(600363.SH)等多家涉及跨界并购的上市公司都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或监管函。11月14日,世茂能源公告终止并购重组。
跨界并购重组的失败案例或是前车之鉴。
11月1日,上交所发布《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整理了近年来沪市比较有代表性的30个并购重组案例,对产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收购亏损资产、海外并购、重组上市、吸收合并、要约收购等多种类型均有收录。记者注意到,案例专门选取了4种负面类型以及相对应的12个案例,其中,“盲目跨界标的失控”就是类型之一。
除了“盲目跨界标的失控”,上交所还总结了“内幕交易防控不当”“标的公司财务造假”“蹭热点式重组炒作股价”等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