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12 14:46:19 股吧网页版
董事长重回公众视线,中公教育开辟AI就业服务新空间
来源:新京报

K图 002607_0

  “教育本身就具有公益属性,如何在和国家政策保持同向的前提下,发挥社会价值,同时寻求到商业价值,是每一个从业者需要深思的问题。”11月11日,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出现在2024GET大会上,分享对于教育的思考。

  今年下半年起,李永新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有新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讲,是极大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变化才孕育着机会。”10月24日晚上,李永新在线直播,对考纲进行深度解读、分析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作为企业一把手,时隔多年,李永新再次站上讲台授课,这次露面被解读为“试图用实际行动为公司站台,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决心”。

  近来中公教育动作频频。今年9月,宣布了重大战略升级举措,从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升级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发布了基于AI 技术的首款人工智能课程——“AI 数智系统班”,并首次公开亮相了虚拟数字讲师“小鹿”;10月发布子品牌“中公AI就业”,推出人工智能教育与就业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如何运用AI技术促进高质量就业?如何为新质生产力与求职群体架起桥梁?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让政府、高校和用人企业之间联动协同?企业纷纷到这一探索行动中。“公司将利用AI技术推动就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李永新表示。

  依托自研AI 就业大模型赋能求职者就业

  “当下,求职者面临着职业竞争加剧、职业变化莫测、职业适应性要求提高的三大就业新挑战,这对他们就业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指出。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部署24条举措促进就业质的提升。其中提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

  从高校毕业生角度看来讲,上述工作人员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同时,部分毕业生存在着职业规划不足、对自身能力和兴趣缺乏清晰认知、在职业选择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等问题。“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需要科技的力量提供辅助和支持。”

  “将AI技术的优势与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相结合,能够为求职者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就业服务。”李永新说道。他提出,要通过AI赋能就业,来提升就业再就业服务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在此背景下,中公AI就业应运而生。今年10月,中公教育推出“中公AI就业”品牌,打造人工智能教育与就业服务平台,通过 AI 技术,为学员提供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

  该平台依托自研AI 就业大模型,通过不断的训练和优化,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对就业市场的精准预测和分析,精准匹配求职者与招聘方的需求。一方面,通过AI基于学生的个人特点、专业技能、兴趣爱好等多维度数据,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建议;另一方面,通过AI将就业资源整合,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兴趣等多维度进行精准匹配,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同时,该平台还提供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简历优化、面试辅导等系统化服务,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竞争力。

  除线上平台外,“中公AI就业”面向行业发布了两款实体产品:AI就业直通卡和AI就业学习机。其中,AI就业直通卡专为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设计,提供一站式的学习课程计划,包含了中公教育擅长的公职类培训项目的直播和录播课程。

  而AI就业学习机则集中了中公题库、就业资讯、任务规划、AI助教、AI测评、智能批改、AI报岗等功能,支持学员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并提供学习进度跟踪和在线问答服务。

  强化产研合作、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挑战对应着机遇,就业服务市场也步入黄金发展期。《意见》明确,鼓励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

  根据李永新的判断,就业服务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市场之一。中公教育此次战略升级则围绕这一点做出了回应,聚焦就业与再就业服务,并借助AI赋能提升就业全链条的服务质量。

  一方面,中公教育希望,在政府主导下,推动搭建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组成的就业服务联盟,促成千校万企百万职位的成功匹配。同时,针对重点群体,制定提供精准的分类服务措施,聚焦重点领域,在国家实施的先进制造业促进就业行动中,助理数字经济、文化经济等就业新增长点的人才供给。

  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一个重要抓手。中公教育表示,将与高校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将企业的实践需求与高校的教育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成长。

  例如,中公教育和小米集团合作开展LOT(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项目培训,为学员提供从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到就业的闭环培养,让学员“结业即就业”。学员能够在课程中学到前沿的技术知识,在完成课程后,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技能,通过小米的职业能力认证后,学员可以进入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帮助企业节省了培养成本,缓解人才短缺问题的同时,还为学员提供了实质性的就业机会。”中公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

  李永新指出,中公教育将通过引入AI技术,加速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的创新,以满足社会对优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响应产业发展和职业趋势的变化,推动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的协同发展。

  此次转型,除了依托技术在线上发力,中公教育也十分看重在线下的布局。记者了解到,此前中公教育在全国的学习中心最多时超过2000家,随后受疫情等原因影响收缩到1000家左右。而此次新发布的品牌“中公AI就业”在商业模式上选择开放合作,启动“合伙人”共创计划,开放品牌合伙人、空间合伙人和区域合伙人三种形式的代理加盟,通过该形式为全国更大范围的学习者提供就业服务,包括提供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技能提升课程等,帮助求职者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职业发展支持。

  李永新对就业服务市场充满信心。他在公开场合对就业市场进行分析称,一方面,公职类培训市场在持续增长,例如大家熟知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医生、银行、国企、社区就业等,同时参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市场规模极具潜力。同时他指出,市场在加速分散、加速下沉,以前中心城市的市场规模更大,现在三四线城市、一些比较发达的县域成为竞争的重点。

  李永新回归公众视线,重视公考教学研发

  在刚刚过去的10月底,2025年国考报名收官。国考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舞台,根据国家公务员局数据,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10月24日晚上,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线直播,与考生分享最新国考报名数据,并对考纲进行深度解读、分析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此外,2025年国考还发生了一大变化——政治理论成为单独的考试部分,该话题首次出圈引发行业热烈讨论,也是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最大的创新。

  “有新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讲,是极大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变化才孕育着机会。”李永新说道。根据今年国考大纲的变化,中公教育在此次直播中发布最新课程——《2025国考行测申论政治理论创新班》,由李永新以及李琳,张红军等名师领衔亲授。

  对于一个教育企业来说,研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次紧跟国考大纲变化并第一时间课程上做出调整来看,中公教育在教学研发上下了功夫。从2021年的国考大纲提出“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2022年及2023年国考申论考试更加强调政治素养,中公教育均有课程创新。

  实际上,李永新是中公教育最早的讲师,自公司上市后,李永新相对低调且鲜少露面。今年下半年起,他开始从幕后重新走到台前,活跃在大众面前,出现在中公严选抖音直播间、直播讲课,参与一线教学与业务……李永新的一系列动作被外界解读为“试图用实际行动为公司站台,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决心”。证券机构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观察中公近期动作来看,中公对于今年国考的重视程度远超往年。

  10月30日晚间,中公教育发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亿,净利实现1.68亿。中公表示,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产品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在持续修复。

  这一系列措施能否拯救中公教育,摆脱近年来的困局,重新稳住公考培训龙头的位置?能否挽回公众对中公教育的信心?市场和投资者们拭目以待。

  文/冯琪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