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13 18:37:50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三个重要市占率指标皆超50%!2025年汽车产业驶向“高阶”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月13日电(记者王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创新高的数据背后,汽车产业变革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并实现了全方位跃升: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连续五个月超过50%,乘用车L2级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上半年就已超过55%,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5%。

  三个重要市场占有率指标悉数超过50%,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升级突破,也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站上以“电”为主、以“智”推进、自主品牌竞争力领跑的新起跑线。

  汽车增量市场将以“电”为主

  中汽协数据显示,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2024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至新高。几年前,渗透率仅在限牌的大城市较高,如今,不论限牌与否、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渗透率都走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与2023年同期相比,各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说。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说:“纯电先发引领,插混紧跟放大,增程异军突起。三种技术路线相继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挑战新的高度。”

  当新能源汽车经过三四年的超高速增长,即将走到“油电”平分天下的关键节点时,产业逐步迈入成熟期,这一阶段,高速增长还会持续吗?业内人士的答案是,增速可能稍稍放缓,但内涵质量更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2025年内需+出口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650万辆左右,增速约30%,其中国内市场1500万辆。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渗透率将达到55%左右,进入相对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从新能源汽车车型结构来看,商用车的新能源化有望进入快速爬坡期,成为未来的新增长点。从电动化技术创新角度看,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产品将加速量产。

  目前,国内全链条、多主体布局固态电池,其中半固态电池技术先行,2025年出货量有望突破10GWh,全固态电池当前处于核心技术突破和验证阶段,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完成小批量上车。电动化将迎来技术的迭代升级,释放更大价值。

  智能化步入拐点 “AI+”开启汽车产业第二增长曲线

  以电动化渗透率50%为界,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并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孵化出更多未来赛道。

  张永伟说,202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5%,预计2025年将达到65%。2024年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更是超过70%,预计2025年将达到76%。基础智能化2025年将进入全面覆盖阶段。

  高阶智能化也呈现快速增长,国内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11%,预计2025年达到20%。

  “2025年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竞争焦点肯定是智能化,大模型、城市NOA、端到端、自动驾驶辅助等智能技术将快速产业化,未能进入智能化门槛的车企面临被淘汰风险。”岚图汽车CEO卢放说。

  智能化渗透率过半,代表了智能化进入了真正的拐点,同时,“软件定义汽车”正逐渐演变为“AI定义汽车”。

  基于强大的AI能力,特斯拉此前发布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并宣布将在部分已有车型上实现无人监管的FSD技术。风向标企业的动作进一步加快了汽车的AI进化速度。

  “AI在研发端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大,并显著提高研发效率。AI在整车与产业链条上将加速端到端的应用,进一步赋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说。

  在张永伟看来,汽车产业的技术高地和汽车企业的战略竞争支点正在向AI驱动的智能化快速迁移。过去的竞争力已经很难支撑汽车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未来必须建立以AI驱动的智能化发展模式,实现战略迁移。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的全部”,称理想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

  吉利汽车刚刚在美国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发布“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吉利称,智能汽车是当前深度融合AI技术的重要载体之一,未来智能汽车将不仅仅是移动工具,还将具备自我意识,成为有智慧、有温度、有情感的“出行智慧生命体”。

  “AI+”也让汽车产业外溢出第二增长曲线。张永伟说,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

  从特斯拉到小鹏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广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主流车企纷纷投身飞行汽车、具身智能,计划投入资金多达千亿元,通过布局这些与汽车产业有极高相关性的未来赛道,赢得未来市场。

  “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计划进入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赛道,现在也许相当于2007年的移动互联网,或者2012年的新能源。”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突飞猛进外资品牌如何打好份额保卫战?

  电动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力,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60%,达65.2%,较上年同期提升9.2个百分点。

  “202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望突破70%。”在吉利汽车开年的销量目标会议上,吉利高层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确实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由过去合资品牌主导的格局变成了自主品牌为主,跨国企业为辅的结构。中国市场的变化超出了很多跨国企业的预期。

  巩旻表示,全球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开始逐步下滑,2024年,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加速下滑。中国本土品牌的产能利用率过去几年从65%爬升到了84%。同一时间,大众市场的外资品牌产能利用率从73%跌到了56%。过去十年,平均每年合资车企在中国赚取了约200亿美元。但在过去两年,2023年降了大约1/3,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下跌了近一半,200亿美元利润池正在不断缩减。

  跨国车企如何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打好份额保卫战?

  专家认为,外资品牌必须做出重大改变才能在中国市场继续有所作为,按照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定义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强化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充分利用中国在电动和智能方面的资源。

  巩旻说,全球品牌在中国需要重新调整策略,改变组织架构以及重新“定位”中国。“中国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全球最大市场,而是汽车最新技术的全球研发中心,跨国车企应更多利用这些资源,转变中国在其全球版图中的角色。”

  郑赟对记者表示,众多合资品牌已经开始以“换将”为突破,打响份额保卫战。以大众为代表的转型者正设立更多在华有研发自主权的实体,将车型开发从德国总部转移至中国,确保在中国直接决策并加速本土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张永伟说,过去跨国车企在中国做的是技术、供应链“两头在外”的本土化,新的本土化则是“在中国,为世界”,需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技术向外,利用中国技术赋能全球;二是市场供应链向外,带着中国供应链实现全球布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