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轻舟已过万重山。
市场上做股票的朋友,99%并不具备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所谓专业分析师的投研报告,很多也是皮毛之作,分析深度到达不了核心。比亚迪这些年异军突起之后,市场上也充斥了大量抹黑比亚迪的自媒体言论。我今天从2024年3季度季报着手,通过同行业对比,揭示一个真正的比亚迪。
1、2024年1-9月份,营业收入、销量、毛利率、毛利总额同行业对比:
比亚迪:营业收入5023亿,同比增长19%,其中手机代工业务营业收入大约1200亿,同比增长大约35%。汽车业务大约3800亿,同比增长大约15%。2024年1-9月份汽车销量275万辆,同比2023年1-9月的208万辆增加67万辆,增长32%。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32%,而营业收入只同比增长了15%,是因为2024年残酷的价格战导致,但是价格战对早已越过盈亏平衡点的比亚迪来说,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2024年1-9月份的毛利总额仍然高达1043亿元,比2023年1-9月的836亿增长200亿元!
上汽集团:营业收入4196亿,同比2023年1-9月份的5080亿下降17%。销量265万辆,同比2023年1-9月份的338万辆减少73万辆,下降22%。2024年1-9月份毛利率9%,毛利总额373亿元,同比2023年1-9月份的507亿减少130亿元。可以说,上汽集团如果不是靠汽车金融赚的100亿续命,9月份的84亿利润将化为乌有。2025年该怎么办?如果毛利率继续下降2个点,我们将迎来亏损的上汽集团。合资品牌40年来的躺赚形成的高昂运营成本是悬在上汽集团头上的不可承担之重,和谁合作都挽救不了它。
长安汽车:营业收入1110亿,同比2023年1-9月份的1082亿增长2.5%。销量190万辆,同比2023年1-9月份的187万辆增加3万辆。毛利率14.4%同比2023年同期的16.5%下降2个百分点。毛利总额160亿元,相比2023年1-9月份的180亿元下降20亿元。160亿元的毛利总额能做什么?怎么做研发?所以重庆长安1-9月可怜的20来亿净利润,是节衣缩食出来的。没有钱做研发,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毛利率一降再降,只要2025年毛利率再降区区2个点,长安汽车和上汽集团一样,将迎来史无前例的亏损。
长城汽车:营业收入1423亿,同比2023年1-9月份的1195亿增长228亿元,增长19%。2024年1-9月份销量85万辆,同比2023年1-9月份的86万辆减少1万辆。为什么长城的销量减少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主要是因为出口,长城学得一手好奇瑞,2024年主攻出口,估计2024年长城的出口收入要达到800亿,同比2023年的500亿增长60%。虽然国内的毛利率在下降,但是出口的毛利率很高,带动长城汽车2024年1-9月份的毛利率提高至20.8%相比2023年1-9月的毛利率18.8%提高2个百分点。但是这种出口高毛利率的市场环境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2025年国内各个车企都要把出口作为重点市场来运作,不出意外的话,长城汽车这种昙花一现的利润高增长将会在2025年戛然而止。只有销量的增长才是根本的增长,其他一切都是无根的浮萍。
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类似,以燃油车业务为主体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受益于2024年出口的高速增长,带动营业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受制于国内市场残酷的竞争,吉利汽车2024年1-9月份的毛利率仅为15.3%,相比2023年1-9月份的14.8%上涨0.5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出口高增长的高毛利率业务,吉利控股的国内毛利率肯定是下降的。2024年1-9月份,吉利控股剔除视同出售子公司股权的一次性投资收益75亿元之外,净利润是55亿元,2025年只要吉利控股的毛利率下降3个百分点,吉利控股业绩将很可能变成亏损。与长城汽车类似,吉利汽车大约2/3的销量仍然由燃油车贡献。一年大约130万辆的燃油车销量何去何从,是压在吉利汽车头上的大山。失去了燃油车现金奶牛的支持,吉利汽车的电动车业务又从何说起?
2、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之和与营业收入比率对比:
比亚迪:2024年9月底,应付账款2375亿,应付票据29亿,合计2404亿,对应5023亿的营业收入比率是48%。也就是说比亚迪100块钱的销售收入,只要拿48块钱来支付应付账款。
上汽集团:2024年9月底,应付账款1664亿,应付票据814亿,合计2478亿,对应4196亿的营业收入比率是59%。也就是说上汽集团100块钱的销售收入,要拿出59块钱来支付应付账款。
长安汽车:2024年9月底,应付账款304亿,应付票据371亿,合计675亿,对应1110的营业收入比率是61%。也就是说长安汽车100块钱的销售收入,要拿出61块钱来支付应付账款。
长城汽车:2024年9月底,应付账款348亿,应付票据308亿,合计656亿,对应1423的营业收入比率是46%。也就是说长安汽车100块钱的销售收入,要拿出46块钱来支付应付账款。
吉利汽车:2024年9月底,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等合计1030亿,对应1677亿的营业收入比率是61%,也就是说吉利汽车100块钱的销售收入,要拿出61块钱来支付贸易和其他应付款项。
比亚迪目前仍然保持着8000多家左右的供应商总体规模,2400亿的应付规模对应每家供应商大约是3000万元,2007年,人行就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供应商可以用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银行融资。截止2024年9月末,居民存款总额已经超过150万亿元,而2014年末,居民存款总额只有48万亿元。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高企,而企业普遍贷款意愿不足,导致存贷款利率一降再降,目前一年前贷款利率3%左右。对于比亚迪的供应商来说,如果拥有对比亚迪的应收账款3000万元,向银行进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一年的利息也就区区90万元。如果一个供应商的平均毛利是20%,他每年可以从比亚迪赚600万元毛利。这是不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最重要的是,贷款只要贷一次,因为此后每个月的货款相当于在当月就支付完毕。
从5年左右的短期来看,比亚迪的供应商数量必定要大规模减少,也许最后只会保留4000家左右,想和比亚迪长期保持业务关系,需要有硬实力。从10年左右的长期来看,比亚迪终究会淘汰掉90%的供应商,100%比例采用自研自生产的零部件。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企业的命脉,所有一切业务的开展都来源于此,这是企业价值创造和非现金支出创造出来的现金。
比亚迪:2024年1-9月,563亿。
上汽集团:2024年1-9月,187亿。
长安汽车:2024年1-9月:44亿。
长城汽车:2024年1-9月:142亿。
谁创造现金价值的能力最强?毫无疑问,比亚迪。对比之下,上汽和长安基本已经失去造血能力,也基本等于丧失了偿债能力。
4、纳税总额对比:
比亚迪:2024年1-9月,纳税309亿,收到税费返还92亿,净纳税217亿。
上汽集团:2024年1-9月,纳税167亿,收到税费返还117亿,净纳税50亿。
长安汽车:2024年1-9月,纳税88亿,收到税费返还38亿,净纳税50亿。
长城汽车:2024年1-9月,纳税113亿,收到税费返还58亿,净纳税55亿。
5、支付员工工资对比:
比亚迪:2024年1-9月,支付员工工资835亿。9月末员工总数大约90万人,年初大约70万人,其中研发工程师11万人。月均工资11500元。
上汽集团:2024年1-9月,支付员工工资327亿。员工总数大约21万人。月均工资17300元。
长安汽车:2024年1-9月,支付员工工资76亿。员工总数大约5万人。月均工资16900元。
长城汽车:2024年1-9月,支付员工工资123亿。员工总数大约8万人。月均工资17100元。
吉利控股集团:员工总数大约14.7万人,其中包括沃尔沃4.4万人,吉利汽车员工总数6万人。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员工人数几乎是10多倍于长城汽车和吉利控股,相比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上汽集团,也是4.5倍的倍数关系。为什么比亚迪有如此多的员工,主要有三个原因:
(1)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庞大,研发工程师11万人,而同行的研发人员规模普遍只有几千人,基本不会超过1万人。比亚迪一年的研发开支超过500亿,而同行的研发费用普遍在几十亿左右。
(2)比亚迪拥有立讯精密60%业务规模的手机代工业务,2024年,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的营业收入大约1600亿。而立讯精密拥有24万员工,照理推算,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员工数量大约12万人。
(3)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全栈全流程生产体系,如同王老板所说,比亚迪除了汽车玻璃和轮胎自己不生产,所有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比亚迪都自己生产。这相当于一家比亚迪孵化出了电动汽车的所有产业链。这种生产模式在燃油车时代亘古未有,对于其他同行来说也无法实现。譬如电池,比亚迪有自己的弗迪电池公司,经营规模和宁德时代不相上下,而宁德时代的员工总数就高达12万人。又譬如电机系统,做电机的汇川技术员工总数高达2万人。同行做新能源电动汽车,许多零部件都要外采,本质只是一个组装厂。而比亚迪全程自研自生产,这种全流程生产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是惊人的,所以在2024年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下,比亚迪汽车业务仍然能够保持20.8%的毛利率,而一众同行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却在亏损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比亚迪第一次把汽车产业从一个组装厂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全栈自研,同行怎么和比亚迪竞争?就连特斯拉都无法自己生产电池,需要向宁德时代采购。这种全栈产业布局没有20年完不成,主要是同行都不具备全栈自研的技术储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002594比亚迪实际是一个全栈自研自生产的电动汽车产业巨头+一个手机代工巨头。
手机代工巨头立讯精密:2023年营业收入2300亿,目前市值2800亿,比亚迪拥有立讯精密60%的业务规模,手机代工业务的市值保守估计1700亿。
电池巨头宁德时代:2024年1-9月份,营业收入2590亿,目前市值10800亿。比亚迪的弗迪电池市场占有率28.4%,相比宁德时代36.8%的市场占有率差距很小。如果给弗迪电池一个估值,至少要值5000亿人民币。
电机电控龙头汇川技术:2023年营业收入300亿,目前市值1500亿。按照这个估值,比亚迪的弗迪动力,至少要值3000亿市值。
比亚迪子公司弗迪科技主要做电动汽车汽车电子和底盘研发,年营业收入大约在600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业务规模,如果单独估值市值至少2000亿以上。
此外,自研汽车芯片的比亚迪半导体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一年几十亿业务规模,按照寒武纪7亿营业收入,3000亿市值的估值推算,比亚迪半导体的市值至少应该2000亿元。
还有很多自研业务就不一一赘述。比亚迪其他全栈自研的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和汽车整装业务,按照特斯拉现在12700亿美元的估值,比亚迪自身的其他汽车零部件业务和汽车整装业务估值2000亿美元很保守,大概是15000亿人民币。
单单上述列出的几项,就可以支撑比亚迪大约28700亿市值。
所以,比亚迪今天7800亿市值,可以说低估得已经无以复加。
别看市场上黑子们黑比亚迪日复一日疯狂,但是他们再怎么竭嘶底里都是无用的,比亚迪已经用自身的实力优势甩开了他们20年以上的差距。比亚迪用30年的时间,建立了一套汽车产业里史无前例的全栈全流程自研自生产体系,比亚迪的成功,是体系的成功,是体系的胜利。只要比亚迪继续举起屠刀,全世界的汽车公司都得破除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