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3-06-27 09:39:55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北京
A股为何又遇大跌?还要跌多久?如何应对?

继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亏肿”之后,26日再次“跌麻”……北方的高温天气,也挡不住身上的彻骨寒意。

新能源拉动创业板指盘中反击未果,沪指收盘连跌4日,创下1月份以来的新低,超4100家个股绿油油,全场消费看来又是A公子买单……


IMG_257


(来源:Wind,2022-12-20)

1、26日A股为何又遇大跌?

A股为何又双叒大跌,挖掘基仔细盘了盘,主要是与小长假期间发酵的负面消息有关。

第一,市场在经历了节前的大跌之后,暂时没有强有力的新利好出现,出现惯性下挫;

第二,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年内首次跌破7.23,扰动市场情绪;

第三,美联储主席释放鹰派言论,表示再加息两次是“一个很好的猜测”,外围股市商品期货普跌;

第四,俄乌局势再起波澜,市场风险偏好有所降低;

第五,在人工智能方向接连大涨后,在减持利空、业绩不及预期等影响下大幅回调,市场博弈情绪加大,也进一步削弱了赚钱效应。

2、当前市场在担忧什么?

某券商认为,当前市场的过度悲观来自两方面:

一是长期问题短期化——把转型中的增长中枢回落当成是短期的经济减速,进而认为经济大幅偏离了增长中枢,出现失速风险。

市场所感受到的经济放缓,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疫后潜在经济增速中枢正在向更低水平收敛的原因。事实上,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增长,是一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

经济逐步去地产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特征。房地产需求放缓的过程,的确是经济潜在中枢阶段性下台阶的过程,也是经济转型培育新动能的过程。


IMG_258


而且放眼全球,我国5%-7%之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来源:国家统计局发言),在主要经济体当中仍然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是短期问题长期化——把疫后N形复苏的低点,当成是对未来进行线性外推预测的起点。

今年作为复苏之年,既是“经济转型中的复苏”,也是“疫后的复苏”。“转型中的复苏”的特点是经济增速区间中枢下移,而“疫后的复苏”的特点是复苏节奏往往呈现“报复性反弹-减速-再提速”的顿挫感,环比增速呈现出“不对称的N字形”。

“疫后”第一个季度:前期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带来环比增速的“报复性反弹”;

“疫后”第二个季度:复苏动能有所透支,导致第二个季度的环比增速放缓;

“疫后”第三个季度:“报复性”恢复的透支影响减弱,复苏更加充分,环比增速再次走高。


IMG_259


因此,尽管今年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速回落,但除了疫后潜在增速中枢回落的长期因素外,也包含了疫后经济“N字形”复苏的短期因素,大概率是今年经济复苏动能的环比低点。在透支效应衰退、内生增长动能修复、库存周期见底的共同作用下,三四季度经济或将环比改善,进入“N字形”复苏的第三阶段。

(来源:《中国经济不是二次探底》,某券商)

3、本轮A股何时企稳见底?

既然“过度悲观”,就意味着市场对于基本面定价可能存在低估。例如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煤炭、有色、地产、化工等强周期板块,创下了去年10月底市场反转以来的新低。


IMG_260


但是,如果将去年10月和当下相比,无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经济的趋势,都不能同日而语。

事实上,历史上事件型冲击导致的下跌并不少见,对于低位下杀不必悲观。一方面,外部环境风险看似很大:美元很强、突发事件、双边关系等等,实际上目前的汇率已经是16年以来的极低水平,央行政策工具储备丰富;另一方面,当前经济、政策、市场情绪三重预期均处谷底,预期足够悲观,便是为后市走出预期差留下了更大的可能性。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回顾A股历次底部的形成过程,起初触发市场情绪走弱的导火索往往是基本面的回落,而最终市场情绪进一步探底往往源于短期无法证伪的中长期叙事,例如2018年的熊市伴随着对于中美“脱钩”的担忧愈演愈烈,而22年的两次“触底”都与疫情发酵带来的悲观预期相关。

无论多么悲观的想法,只要配上过度演绎的市场情绪,总会显得格外有说服力,投资者身处其间只觉前路茫茫、信心尽失。


IMG_261


但情绪的钟摆摆向悲观的极致后,必然面临回摆。历史上市场从底部走向右侧,时常仅需一个小小的契机引燃,只不过彼时的投资者永远尚不知情。“这次不一样”着实是投资中最危险的五个字。

18年10月底,投资者虽然担忧中美关系的中长期前景,但是当时美债利率随美联储加息预期见顶回落、10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此后创业板指迅速开启上涨,10-11月期间最大涨幅近20%;之后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社融放量,19年1-4月股市迎来普涨。

2022年10月,虽然投资者对地产行业风险存在担忧,对于经济的预期仍未转向乐观,但先有“传闻”的美好预期打头阵,后有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地、地产政策“三箭齐发”,沪指从2885点爬起,再度“绝处逢生”。

(来源:《借鉴历史看市场如何走出底部?》,海通策略)

有卖方机构根据股民情绪、资金情绪、量价动能和交易分歧等指标综合构建出的市场综合情绪指数,能够较好提示每轮短期行情的方向与拐点,指数在本月一度触及历史上1%的分位点,近期仍在低位。(来源:国盛证券)


IMG_262


这是继22年10月以来的再度探底,与去年4月底相似,显示悲观情绪逼近历史极值,当市场悲观预期到位,那么反弹往往就是“一触即发”的事情。(来源:国盛证券)

4、基民如何应对?

当然,底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当下是否是绝对的底部没有人能够预测,但心态可以乐观一些。

首先,4月以来市场逐步悲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类宏观数据的短期波折,A股整体盈利预期经历了快速下调。但是,一方面,我们即将进入“N字形”复苏的第三阶段;另一方面,6月以来,盈利预期环比调整水平回到0%附近,未来市场预期有望趋于稳定。(来源:长江证券)


IMG_263


其次,伴随着央行的“超预期”降息、国常会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新一轮稳增长的号角已经吹响。而复盘A股历史上经历的每一个低谷,对于市场走出磨底期开启新一轮上涨的重要信号,就是刺激政策的切实落地。

诚然,市场震荡下行、赚钱效应缺失,对于身处其间的每位投资者来说,确实都很难熬。

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克服情绪周期,构筑自己的心理安全边际。

大部分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贪婪和恐惧等情绪,而这样一种情绪不断循环交替的过程,就是情绪周期。

多方循环阶段能够产生赚钱效应,投资者情绪由贪婪主导,会随着行情的演变经历怀疑、乐观、兴奋到狂热的过程。

反过来,空方循环阶段产生亏钱效应,投资者情绪变成由恐惧主导,会随着行情的演变经历犹豫、害怕、绝望到解脱的过程。

不情绪化、保持冷静理智,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放到当下,市场虽然短期震荡,但往深处剖析,虽然市场什么时候可以完全走出来难以精准预判,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复苏大方向不变的今年,处于企业盈利上行期的A股的确在一个向下空间有限、向上反弹可期的位置

回顾历史,A股从来都是暗流涌动,但一番荆棘坎坷之后,总会迎来新生。

就像日夜更替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尽管破晓前的黑夜最难将息,总会见到曙光乍现,太阳从东边升起。

巴菲特就这样说过,“当人们对一些大环境事件的忧虑升到最高点时,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做成交易的时机。”


风险提示:

1.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投资方式。

2.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

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4.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5.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6.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

7.本页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基金销售机构提供,且投资者应符合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原则。

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承诺或保证。

9.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10.本页面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11.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1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服务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相关责任将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如有问题请咨询华夏客服,电话400-818-6666。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