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持续震荡的今年,很多基金投资者应该都比较焦虑——“到底要震到什么时候?”“昨天好不容易涨了一些,怎么今天又跌了?”“要不要趁今天上涨卖出呢?”“已经亏了20%了,要不要加仓拉低一下成本?但要是继续跌怎么办?”……但是,借用一个近年来比较火的说法,就是我们其实是有办法避免“投资内耗”的。
如何避免投资中的“精神内耗”是一门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01拒绝“精神内耗”,用数据说话
拒绝“精神内耗”的第一步,是数据说话,也就是用事实说话。很多时候,我们会出现“精神内耗”其实是因为想得太多,与其自己在心里纠结担忧,不如用事实说话,看看当前的市场处于什么位置。
第一组数据是:从上证指数最近十年的走势图来看,3200点附近是一个相对居中的位置。(数据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图片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第二组数据:最近十年上证指数多次跌到3200点甚至更低,但最终都能实现反弹。尤其是在2015年的牛市巅峰之后,虽然上证指数再未突破过3800点,但期间也经历过几波反弹行情和结构性行情,展现出较好的“赚钱效应”。(数据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图片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再看看当下,第三组数据是:上证指数市盈率为13.07倍,处于近十年分位点39.35%的位置,比历史上超过60%的时间段都要低。(数据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图片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第四组数据是:上证指数的股债性价比(风险溢价)已经达到了4.96%,处于近十年70.05%分位点。股债性价比越高,代表目前投资股票的性价比越高,超过70%的分位点也再次凸显了A股当下的长期投资价值。(数据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图片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第五组数据是:在股息率方面,上证指数目前数据达到了2.63%,处于近十年分位点82.28%。从分红角度来看是越来越“大方”了,在股价涨跌之外,能够通过分红为投资者提供价值。(数据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图片来源:wind,2013.06.01~2023.05.31)
另外,第六组数据是:在主力资金动向方面,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持续为A股“充值”。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692.9亿元,尽管二季度以来北向资金买入步伐放缓,但考虑到美联储加息的综合背景,分散化投资价值高、估值偏低、兼具安全性与流动性特征的人民币资产依然是外资青睐的对象。(数据来源:wind,2023.01.01~2023.05.31)
02避免“精神内耗”,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精神内耗”的第二步,是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如何避免投资中的“精神内耗”?这里也为大家总结了三个方法。
第一是“少听”。这里并不是指我们就不用去关注经济、政策上的重大消息了,而是少听那些庞杂的小道消息。很多时候我们会焦虑,往往是因为接触的信息太多。说白了,影响市场趋势的无非就是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流动性这几个方面,行业投资再加上行业重要新闻,这些是我们必须去关注的,其它庞杂的讯息,如果你本身就心理承受能力不好、容易焦虑,建议就少听少看。
第二是“少比”。少和别人比,也少和自己过去的盈利去比。比如说,张三持有的基金最近一年赚了8%,在震荡市中本来是很值得开心的事情,可是一对比其它上涨20%的基金,马上连快乐都没有了;李四今年不亏也不赚、还跑赢了大盘,本来风险控制得很好,但想到自己前几年动辄20%的收益,又开始心理不平衡了。不同的市场阶段本来就具有不同的特点,专注自己专注当下,否则很容易在反复比较中越来越不满足。
第三是“少做”。如果你持有的是开放式基金,看着账户里每天涨跌不定,很容易就产生“如果我前几天卖了,就能少亏2000”的想法。避免“投资内耗”应该适当减少交易决定,充分理解当前市场所处的位置,减少查看账户的频率,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和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做好动态分配,才是更科学的应对方法。
总之,摆脱“投资内耗”的方法,总结起来也并不复杂,理性看待市场涨跌,合理设置收益预期,不盲目比较,不频繁操作,坚持定投、长期持有,其实就是避免“投资内耗”的不二法门。
定投特有风险提示: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定期定额投资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