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市场短期的涨跌难以预判,比如15日,A股就领到了一个“反转”的剧本,走出了明显的“深V”。
15日早盘,央行宣布5月MLF利率维持不变,降息预期落空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表现。
(来源:央行官网,2023-5-15)
尽管新能源赛道股逆势大涨,让持有新能源的基民大呼回血,但市场整体弱势,上证指数一度下跌1.1%,无奈“满3400立减200”……
未曾想,15日午后市场迅速回暖,大盘在中字头、大金融个股的带领下强势回升,沪指“金针探底”收在日内最高点,重新站稳3300点。
(来源:iFind,2023-5-15)
沪指前期为何连续调整?15日市场为何逆转?调整来到什么位置,后市怎么看?
1、沪指前期为何连续调整?
连续两次挑战3400点未果后,沪指一度“四连跌”,至于调整的原因,主要跟以下两大因素有关。
其一,近期经济金融数据较为低迷,引发了对于“弱现实”的担忧。
近期公布的4月PMI、进口、通胀、信贷等数据不及预期,同时高频指标中地产销售、商品价格均持续走弱,印证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市场对于经济复苏进程的担忧再起。
其二,前期大热的“中特估”、TMT接连调整,压制了投资者情绪。
3月以来,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八分化”格局,“中特估”和TMT两大主线轮番表现,其余方向持续低迷。结构性行情演绎到极致之后,部分资金存在阶段性获利了结的需求,叠加市场对于前期过热情绪和极致分化出现了自发性的“纠偏”,引发了连锁反应。
整体而言,市场前期调整的核心因素,还是源自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
但成功的投资往往需要独立的思考能力,人云亦云是无法战胜市场的。真的需要如此悲观吗?我们不妨冷静的逐一分析。
首先,4月经济数据的走弱固然与内外部负面因素有关,但也不应忽略季节效应的影响。
经济弱复苏格局的背后,的确有长期因素的影响,例如全球经济依然偏弱,而国内库存周期、企业盈利周期仍在触底中,但季节效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其一,由于“开门红”的影响,每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大概率都会超预期,而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大概率会弱于预期;
其二,从海外经验来看,疫后修复的速度一般在此后的一个季度最快,在第二个季度环比恢复速度大概率下降,但短期的波折并不会改变复苏的大方向。
(来源:信达证券)
资料来源:iFind,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其次,4月社融数据的确显著回落,反应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但后续基于内需、信心等因素的结构性政策值得期待。
4月社融信贷大幅回落,主要源于需求释放后自然回落以及地产偏弱。但社融单月波动的指向性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一方面,一季度社融放量后季节性回落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当前季度以上级别社融增速仍然在回升通道,而通常传导路径是社融-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每个节点传导顺利与否在于企业和居民信心强度。
数据来源:iF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东吴证券认为,近期诸多数据开始疲软,说明传导尚未完成第一阶段,与4月底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当前经济好转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不足”是一致的。因此,后续基于内需、信心等结构性政策可以期待。
(来源:东吴证券)
2、15日市场为何逆转?
首先,15日午后行情的点燃或与一则消息面的利好有关。
据上证报15日午间报道,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工商银行承办的“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将在本周三召开。此次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参会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和券商人士。 (来源:上证报)
15日下午开盘,保险、银行、证券、中字头等方向止跌回升,沪指随即翻红并稳步向上。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可能已经较为充分地定价了经济悲观的预期,伴随着MLF利率的公布,带来了“利空出尽”的效果。
商品走势与国债利率通常可以较好反映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商品价格一般与经济预期正相关,而国债利率一般与经济预期负相关。
从资产价格来看,黑色系+工业金属一度破位下行,螺纹钢期货价格跌至去年低位的水平;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一路下行到2.7%附近,创下22年11月以来新低。
(来源:iFind,2023-5-15)
但如果将去年四季度与当下相比,无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经济的趋势,都不能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当前的资产价格相较于实际的数据出现了过度调整,其实已经较为充分地定价了经济悲观的预期。
(来源:国盛证券)
事实上,股市总是会提前反应经济预期,股价通常会提前涨跌,一般领先宏观数据拐点2个月。
资料来源:iFind,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参考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经验,每一次股市由于担心经济,下行的时间均在一个季度左右。因此,“弱复苏”将不再成为制约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这轮始于3月初的股市调整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对于后市不妨乐观一些。
(来源:信达证券)
3、后市怎么看?
第一,当前A股处于风险溢价优势区间,仍然适合逢低布局。
风险溢价可以衡量股债性价比,风险溢价越高则意味着投资权益资产的性价比越高。
目前沪深300、上证指数、万得全A风险溢价为5.57%、4.78%、2.87%,均明显高于过去20年均值,接近均值以上1倍标准差的相对高位。
数据来源:iF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东吴证券通过回测发现,过去20年间,在比当前风险溢价更高的任何一个交易日随机买入A股:
持有沪深300指数在6/12/24个月取得正收益概率分别为69.4%/74.4%/83.4%;
持有上证指数在6/12/24个月取得正收益概率分别为75.5%/81.9%/90.1%;
持有万得全A在6/12/24个月取得正收益概率分别为2.5%/87.8%/93.7%。
综合以上数据测算,当前A股处于风险溢价优势区间,向下空间和可能性均较小,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性价比。
(来源:东吴证券)
第二,短期关注市场风格的再平衡。
据上海有色网最新报价显示,5月15日,碳酸锂(99.5% 电池级/国产)涨16000.0元报25.8万元/吨,创逾1个月新高,连涨8日,近5日累计涨26%;氢氧化锂(56.5% 电池级粗颗粒/国产)涨14500.0元报24.2万元/吨,创逾1个月新高,连涨6日,近5日累计涨21%。(来源:中国基金报)
在锂电补库需求的带动下,近期碳酸锂价格大涨,新能源板块已具备明显的触底反弹迹象,目前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合适的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持仓在新能源板块的基民也可以适当提高期待。
以下两点或可支撑新能源板块在接下来的行情表现:
锂电材料板块增速有望超预期:板块个股随一季报业绩披露出现明显分化,龙头公司依靠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持续实现良好增长,行业预计二季度完成出清。同时受锂电池及储能行业的加持,行业增速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交易拥挤改善,估值处于低位:随着大量资金从新能源板块流入其他主题板块,新能源最大的问题,即筹码出清已基本完成,对比其他制造业板块,新能源板块内的优质龙头公司估值处于明显低位,当前具备布局价值。
第三,市场或将围绕TMT+中特估双主线继续轮动。
本轮TMT板块行情始于信创、数字经济等产业政策的发力,而在AIGC等产业趋势的持续确认的背景下子板块开始轮番上涨;而中特估随着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行动的徐徐展开,央企估值提升的重要性与确定性不断在增强,在今年2月“一带一路十周年”概念以及4月以来银行存款利率下行的催化下显著跑赢。
国海证券认为,今年以来,市场TMT+中特估双主线的特征较为明确,并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轮动规律,更类似于2014年的市场节奏,主要原因在弱复苏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TMT产业趋势与中特估估值修复并行发力,导致双主线皆存在持续催化。
双主线同时调整不会持续太久,破局需要增量政策或产业趋势新催化,TMT板块在经历了4月以来的回撤后性价比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在利率不断下行的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依然凸显,后续市场大概率仍是围绕双主线持续轮动的格局。
(来源:国海证券)
风险提示:
1.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投资方式。
2.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
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4.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5.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6.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
7.本页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基金销售机构提供,且投资者应符合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原则。
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承诺或保证。
9.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10.本页面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11.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1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服务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相关责任将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如有问题请咨询华夏客服,电话400-81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