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05 23:34:30 股吧网页版
多方加速布局!氢能商用车迎发展良机 产业链年产值目标将达12万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30.3万辆,渗透率为15.1%,而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45.6%。对比之下,国内商用车的新能源化进程仍待提速。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末全国载货汽车保有量为1170.97万辆,与3.36亿辆的汽车保有量相比,重型货车的保有量占比很低。但是,重型货车的排放却高达54%,占汽车行业的一半以上。不难看出,仅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市场,仍需加快节能减碳。

  而从目前市场的主要技术路线看,柴油商用车向氢燃料、天然气方面转型的趋势显著。华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张文臣此前表示,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从城市公交和大巴起步,逐步扩展到重卡等其他车型和应用领域。采用氢作为车用燃料,更加环保,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0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但仅从汽车领域看,据有关媒体报道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2万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实际上,在商用车减碳的目标下,众多省市和企业陆续布局氢能赛道。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氢能发展的省份数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不完全梳理,当前除了氢能装备企业,清洁装备、钢铁、汽车等行业都有企业涉足氢能领域。

  日前,中集安瑞科与鞍钢股份共同宣布,鞍钢中集(营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中集)投资建设的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正式在辽宁鲅鱼圈投产。据悉,鞍钢中集是中集安瑞科(深圳)与鞍钢股份旗下鞍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能源科技)合资成立的。

  “我们目前的氢能产量‘供不应求’,园区生产完就输送至糖厂、玻璃厂等地做助燃材料使用,后续还会提供给辽宁省当地交通运输领域的作业车辆。”中集安瑞科执行董事兼总裁杨晓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主要通过分离提纯钢铁企业副产的焦炉气,制取高纯度氢气和LNG,氢气应用于氢冶炼、氢燃料电池车;LNG应用于替代柴油及工业燃煤,将满足钢厂及周边客户对氢气、LNG等清洁能源的需求。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该项目氢气的制取属于当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公开资料显示,制氢路线大致分为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电解水制氢三大路线。

  不过,行业数据也显示,氢能当前的市场规模并未达到规模化,成本投入回报周期较长,氢能的商业模式始终是行业规模化发展的痛点之一。

  对此,中集安瑞科方面告诉记者,该项目采用的是焦炉气制氢联产LNG业务模式,氢气属性为“蓝氢”,且该项目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记者通过采访获悉,该项目每年产氢气大概1.5万吨,LNG的年产量约10万吨。按照35元/公斤氢气市场指导价格计算,中集安瑞科方面初步估算的项目每年产值收入大概有10亿元,预计该项目的回本周期大约为6年。

  事实上,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样也是我国高碳排的产业之一,在“双碳”目标引导下,钢铁行业的降碳、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央视新闻报道,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提到目标在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5300万吨。

  记者也获悉,鞍钢股份母公司鞍钢集团目标到2035年将其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成为中国钢铁行业首批实现碳中和的大型钢铁企业。

  杨晓虎向记者透露,目前中集安瑞科已与多家钢厂建立合作关系,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签署十个类似项目。隆众资讯氢能分析师高琳也告诉记者,国内的钢铁、煤化工等高碳排行业企业,既可以生产氢气,也有钢铁、焦炭的运输应用场景,购置氢能源重卡还可抵扣部分能耗指标,在多重利好因素加持下,宝钢等多家企业均已进行了部分燃油重卡的替换。

  值得关注的是,多方数据显示,氢能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智研咨询在近期研报中表示,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3年,全国氢气产量为3686.2万吨,同比增长4.5%。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累计建成加氢站达到1262座,其中中国456座,全球占比达到36.1%,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保有量国家。

  从氢能的产业链看,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由不同来源的氢气经氢气压缩机增压后,储存在高压储罐内,再通过氢气加注机为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也将进一步助推氢能产业的发展。

  光明网此前报道显示,根据碳达峰愿景测算,2030、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和13030万吨以上,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占比分别达到5%和20%以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