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正在侵蚀风电产业发展的根基。”在10月16日举办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当前头部风电整机商年度财报中,风电机组制造板块多处于亏损状态,“这既不利于高质量开发风电项目,也将伤及风电制造企业的生存根基,制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天,国内12家主流风电整机商签订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简称“自律公约”),签约企业包括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中车株洲所、中船海装、联合动力、华锐风电、兴蓝风电。
第一财经记者从现场获悉,自律公约具体内容包括:遵守法律不搞价格串通,提倡定价自律;运用法律提高约束力,形成一定威慑;制定规则保证可操作性,避免成空口号;企业自主自愿加入公约,自觉遵守约定。
秦海岩表示,自律公约将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对竞争对手恶意诋毁、合同条款明显有失公平等问题。例如,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以低于自身成本价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自觉抵制明显有失公平的合同,不做无法兑现的承诺或超出一方能力范围的约定;不得在国内外市场恶意贬低、诋毁同行企业,通过恶意攻击同行产品和技术等方式招揽业务等。
过去两年,风机制造业业绩整体不佳。今年上半年,风机龙头企业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业绩有所修复,两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约0.9%、10.8%至6.6亿元、13.9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3.7亿元、13.3亿元的净利润。但同时,其他多数企业却仍有“增收不增利”情况。其中,三一重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7%至4.3亿元,运达股份、电气风电分别同比下滑0.54%、4.3%至1.5亿元、3.9亿元。
整机厂商增收不增利,主要受行业“价格战”影响。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开启平价上网时代,受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企业投身市场竞争,一些企业不惜采取低价换市场策略,形成行业“内卷”格局。
秦海岩在9月初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介绍,中国陆上风电机组(不含塔架)的加权平均中标价已经从2012年的4000元/千瓦,降至2023年的1500元/千瓦,2024年1-7月进一步降到1400元/千瓦。部分项目的风电机组招投标价格甚至低于直接材料成本。他指出,“价格战”使风电制造端陷入全面亏损的境地。
“去年以来,风机制造龙头企业没有一家在制造端是赚钱的。”明阳集团党委副书记刘连玉在会上表示,内卷式竞争伤害的不仅是风电产业、制造业,也可能损害到我国电力,特别是电厂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当前,风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席位。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1.3亿千瓦,其中风电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略低于火电14.1亿千瓦和太阳能7.5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
针对行业低价恶性竞争问题,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娄益民表示,风电是全生命周期很长的高价值投资产业,从业企业要有长期主义,更多关注全生命周期的收益状况,而不是只关注当前的价格。
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建议,风机制造企业可以和协会一同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发电能力等维度,从以价格为主导,转变为对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选择,以此促进行业理性发展。他同时指出,风电的绿色低碳价值长期被低估,“如果这部分价值能体现在投资开发环节,将对产业发展提供良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