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1月7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在重庆联合举办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会上宣布,由双方联合推出的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已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评价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蓝新能源、长安汽车、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真锂研究在会上共同发布了行业首部《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
据太蓝新能源介绍,公司的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是行业内首次实现“取消隔膜”的技术突破,即减掉电池隔膜,用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实现隔膜功能替代。
这种固态电解质层可以有效抑制高温、机械力、锂枝晶等因素诱发的热失控,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了电池安全等级。此外,无隔膜固态电池可以兼容多种已知高克容量正负极材料。
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由于减少了对于传统隔膜材料的依赖,减少部分电解液,太蓝新能源预计无隔膜技术的原材料成本可减少10%以上。
长安汽车先进电池研究院负责人杜长虹表示,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是长安汽车与太蓝新能源当前联合攻关最具代表性的技术结晶,也是长安“金钟罩”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也将搭载于长安汽车的量产产品中,成为支撑长安汽车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奋进的新势力。
据介绍,该项技术致力于解决动力电池安全与高能量密度共存的技术难点,通过“减材制造”理念,优化锂电池主材和制造工艺,降低成本。
太蓝新能源董事长兼CTO高翔表示,太蓝新能源提出“4-3-2-1”技术路线,确定了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路径。
所谓“4-3-2-1”路线,具体而言是指在目前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四大主材基础上做减法:第一步是要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这是太蓝新能源最先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产品阶段。第二步是完全减掉电解液。这是太蓝新能源将率先应用在如低空经济等部分细分专业领域的全固态产品阶段。第三步则是减掉负极,只留下直接产生能量的活性物质。这是未来太蓝新能源的无负极全固态产品阶段。
不过,受制于成本和工艺,全固态电池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获得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披露的全固态电池产品量产时间主要集中在2027年至2030年间。
相较之下,半固态电池的应用则更为乐观。半固态电池可沿用90%以上原有液态锂电池的生产设备,并在电池性能上,实现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
按照规划,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半固态动力电池将于2024年实现方形铝壳电池样件生产,2025年批量生产样包开发;2026年装车验证。无隔膜全固态电池则规划于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原型验证体系开发,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销量生产并持续验证,2027年实现无隔膜全固态电池批量生产。
杜长虹表示,长安汽车将按照“香格里拉”战略规划,逐步推进电池技术的应用,预计到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告别模式化,开启新运营。杜长虹认为,在行业竞争要素发生转变的紧要节点,掌握动力电池的硬实力是制胜关键。据悉,目前长安汽车与太蓝新能源已联合开展多项核心技术研发,包括固态电解质的材料、无隔膜的固态电池技术、电池结构的创新设计等。(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