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动作频频,多项政策举措密集落地。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取得一定先发优势的深圳,正朝着“低空经济第一城”的目标迈进。
11月6日,深圳市财政局发布公告,公开遴选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公告,由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发起设立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投资领域主要包括低空经济领域上、中、下游;单只基金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亿元,可视情况遴选多个基金管理人、设立多只基金;对低空经济领域集群的基金拟设规模20亿元,可视申报情况调整。
而在一天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明确对八类低空经济相关项目的资助条件、标准。符合条件的低空经济企业落户深圳,最高可一次性获得2000万元落户奖励。社会资本参与深圳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条件的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奖励。
同一天,深圳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召开,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在会上发布了深圳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相关计划,到2026年,深圳将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设施,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未来3年,深圳将新增建设5G-A通信基站8000个、通感基站500个,实现全市起降点和运营航路全覆盖,逐步形成以5G-A网络为主、卫星网络和民航专网为辅的空-天-地-海融合通信网络体系,全方位支撑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落地。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目前,深圳已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249个,规模全国领先。
深圳各区层面也纷纷加紧在低空经济领域进行布局。例如,福田区近日开展《福田区低空空域评估及航路航线划设方案》项目采购招标,宝安区和南山区分别披露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最新规划。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深圳不是最早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省市。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安徽、江西、重庆、广州、贵阳、武汉、苏州、无锡、沈阳等至少十个省市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其中,规模最高的或达200亿元。但深圳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具备综合先发优势,这个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基础,也包括政策供给。
产业方面,深圳是业界公认的世界“无人机之都”,目前已拥有集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实现了“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生产一台无人机,在国外需要1个月甚至更久才能集齐的材料,在深圳只需几小时配齐,不仅价格更低,技术水准还更高。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已集聚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以大疆、道通、美团无人机、科卫泰等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扎根深圳,在飞控、云台、图传等技术领域不断巩固优势。
基于强大的低空制造优势,近两年,深圳在低空应用和设施建设等领域同步发展,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产业图谱从低空制造进一步扩展至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上中下游全板块,形成了领先全球的低空产业生态圈。截至2024年上半年,深圳已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超过205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126个,新增全国首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
在政策支持方面,深圳也引领各地。2022年底,深圳市出台《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同年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磅出台,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
2024年初,深圳更是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3月,深圳市发布“20+8”产业集群体系2.0版(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在此前后,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支持深圳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央地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8月2日,深圳召开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基础设施、运行体系、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方面集中发布一批政策措施和试点成果。
低空经济已列入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的重点产业。深圳正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谋划城市低空交通等试点。接受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持续巩固提升低空制造竞争力、加强低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深圳将成为国内“低空经济第一城”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