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杭州11月6日电(记者吕昂)在6日举行的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该报告认为,当前微短剧行业已进入转型升级期、迈入“2.0时代”,行业体量稳步增长,用户规模、市场规模、从业机构数量及内容供给量均创下新高,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看微短剧的比点外卖的人多” 市场规模有望首超电影票房
近年来随着微短剧迅速崛起,相关产业正加快成为网络视听领域“新爆点”。《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用户规模,成为当前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微短剧热度持续上升,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援引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而内地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预计为470亿元。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在这一发展热潮下,微短剧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攀升,企业数量当前已突破8.3万家。多领域企业、明星及各大品牌纷纷入局,进一步扩大行业市场、提升行业影响力。与此同时,随着投流微短剧利润下降、内容制作成本提升、更多品牌方入局等多重因素出现,微短剧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最初的IAP(付费剧)模式为主,逐渐发展出IAA(免费剧)、IAAP(混合模式剧)等新的商业模式并重局面。微短剧不断挖掘B端(商家)价值潜力,积极探索以广告营销为主的多元化变现模式,日趋成为品牌营销的“新宠”。
据统计,在我国微短剧行业整体商业投流大盘中,IAA模式微短剧的占比已从今年上半年的约占30%提升到今年8月的46%。广告解锁、品牌植入定制剧、品牌冠名、电商带货、二轮版权等多种形式已成为IAA模式下的主要盈利方式。
截至2024年8月,主要短视频平台共有332部微短剧与品牌达成合作,其中美妆行业领投,电商、个护、家电、饮料等行业表现亮眼。头部达人参与的品牌合作剧播放量占比较高,有力提升了品牌曝光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报告认为,当前微短剧产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以杭州临平为代表的多地政府将微短剧产业纳入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各地相继出台扶持政策,通过资金激励、人才引进、基础设施保障等措施,鼓励微短剧上下游机构落户,推动产业在本地扎根壮大,在激发当地文旅、电商等相关产业活力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精品化”成行业共识微短剧创作迈向“全面提质”
业界认为,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对微短剧的监管从专项治理转为常态化监管,并从引导扶持、生态建设等维度着力推动微短剧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有力护航行业健康成长。微短剧制作成本不断上升,创作者创作心态放稳,从追求爆款转向提升剧集平均质量。
在内容供给端,微短剧行业“创作欲高涨”,供给量或创新高。《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8月,长短视频平台已有900部微短剧上线,预计全年上线部数将达1350部,预计同比增长27.5%;小程序和App平台共上线微短剧22615部。
在成本端,据悉一部微短剧最初的成本仅为1至2万元,最高不过10万元;而从2023年起,国内微短剧制作起步成本已升至20至30万元,“高配剧”则高达150万元。今年行业内部分“S级”微短剧的平均制作成本甚至已达300万元。有从业者表示,现在业界普遍不再是早些年“做一堆、爆一部”的心态,而是注重每一部剧的平均质量,向延长剧集的生命力方向努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广电部门有关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大屏端播出的倡导下,数十部微短剧已成功登陆电视大屏,并取得亮眼成绩。如东方卫视与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共同推出全国首个日播微短剧展播带“品质东方·微剧场”,首播剧目《金猪玉叶》在首日即拿下电视台收视“四网全域第一”;第二部播出的由腾讯推荐的《师傅》,播出期间在省级卫视晚间黄金时段实现“全网第一”。
专家认为,国内微短剧产业渐趋成熟规范,需要进一步从“野蛮生长”阶段加速进入“全面提质期”。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罗建辉呼吁,广大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方和播出方,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内容,强化人工审核,加强对违法违规微短剧的打击力度;要从“卷流量”过渡到“卷内容”,尊重文艺作品的审美规律,通过创作真情实感的故事,推出尊重互联网的流量规律与文学艺术的审美规律、“叫好又叫座”的网络视听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