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交流会”上,中国银河证券ESG首席分析师、国际ESG中心负责人马宗明表示,ESG是在中特估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微观抓手。ESG信披载体正由社会责任报告向ESG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转变。从已发布的ESG主题报告结构来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依然最多,但发布ESG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数据增势最为强劲。
“信息披露是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核心,信息披露不仅仅是指财务绩效性指标的信息披露,比如披露年报相关信息,也包括非财务绩效性指标的信息披露。”马宗明认为,非财务绩效性信息就是目前经常提及的ESG相关议题,这些相关议题其实并不会被纳入到平时传统的估值模型体系当中,但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媒体传播力量的不断加大,也会迫使上市公司加强ESG信息的相关披露。
他表示,关注非财务绩效信息的利益相关方,包括上市公司本身,也包括上市公司的员工、消费者。“因为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为有绿色溢价的产品付费,上市公司本身也应该多关注非财务绩效信息,关注物理风险的同时,也要关注转型风险并寻找一些新的业务机会点。”
马宗明还总结了当前A股上市公司在ESG信披方面的几个特点。
根据行业分析,银行和非银金融在近几年的信披当中基本达到了100%。从数量的角度,化工、医药、机械设备、电子的披露数量比较高,但是披露率相对较低。从规模视角来看,万亿及以上市值规模的上市公司基本上达到了100%披露,呈现了明显的头部特征;而市值小于50亿元的上市公司,2023年的披露率为19%,并呈现增长趋势。从企业属性角度来讲,国有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率是最高的,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口径达到了100%的披露,民企则相对较低。另外,分地域来看,西部地区披露率比较高,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披露率相对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