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06 07:04:09 股吧网页版
短剧生态需规范 也得警惕老年人遭遇代际“霸凌”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朱昌俊

  最近,短剧话题再次引发关注。有媒体报道了61岁已退休的国企外贸工作者投身短剧拍摄,在短剧里做“霸总”的故事;也有“微短剧付费陷阱套住中老年人”的报道称,不少网友晒出父母的微短剧付费订单,金额从几百到上千。(11月4日澎湃新闻)

  作为新兴产业风口,短剧在这几年的火爆之势,相信不管看没看过,很多人都能感受得到。不过,火起来的另一面,对应的是较大的争议。

  的确,当前尚处起步发展阶段的短剧行业,无论是在拍摄、创作品质上,还是后期的价格标准、付费模式的完善上,都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但是,我们也得警惕一种认知和代际上的“霸凌”,即将喜欢观看短剧,乃至愿意花钱看短剧的中老年人群体视为“傻白甜”,而无视他们应有的精神娱乐需求。

  应该看到,尽管短剧的不少内容可能并不符合部分群体的价值偏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群体的这一需求也是不当的。要知道,鉴于文化水平、经济实力乃至年龄等方面的差距,不同群体的精神消费需求,本就存在巨大的差异。事实上,对于短剧的火爆,不少研究者就认为,这不过是满足了一些下沉市场中的精神消费需求。

  以中老年群体为例,一些老人长期和子女分离、缺乏陪伴,他们的精神需求本就长期处于空缺状态。这种情况下,一些以家庭伦理、情感故事等为主线的短剧,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以让老年人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情感慰藉。此外,短剧还可以为老年人在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中,提供一种话题。所以,正如有分析指出的,老年人适可而止地看看短剧,也是对业余文化生活的补充,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像少数子女对家里老人刷短剧不是耐心开导热心引导,而是大声呵斥、一顿“教训”,不仅起不到好效果,反而可能放大代际冲突。

  需要正视的一个现实是,不少年轻人之所以对老年人观看短剧乃至用智能手机表现得忧心忡忡,说到底还是未能将他们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整体,甚至于认为年老的父母已退化到“糊涂”乃至“失智”的状态。但事实是,老年人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也形成了自己的喜好和认知,能够与时俱进地追求一些精神娱乐活动,甚至愿意为之买单,不过也是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积极追求,这未尝不是保持活力和幸福感的重要方式。对此,年轻人该有基本的同理心。有一种常见的质问是:在吃喝上斤斤计较的老年人,竟愿意为看短剧花上数十上百元!这种质问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有一个本就可疑的前提,即对老人来说,就该把物质消费置于精神消费之前,这一逻辑显然难言正常。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消费需求,其实是大势所趋。如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在提到“丰富老年文体服务”时就明确指出,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学、广播、影视、音乐、短视频等内容行业。这意味着,我们终将不得不接受,也越来越习惯于老年人追求精神方面的消费,短剧的流行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

  诚然,对老人的“触网”行为,包括观看短剧可能遭遇的权益风险,子女应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避免让他们陷入困境。但只要价格合理,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就应尊重老人的选择和偏好,甚至也可以帮助他们寻找一些免费的高质量短剧资源。若只是一味给予粗暴干涉和排斥,这未尝不是一种越位和家庭“霸权”。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