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杭州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后获批:9月,《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南京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是全国首个获批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0月,《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杭州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获批的《南京规划》和《杭州规划》中,备受关注的是南京、杭州的城市性质均明确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此外,上海的城市定位早已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至此,长三角内形成一个国家中心、两个地区中心的格局。对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表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单中心”发展显然难以满足,需要多中心、多节点的“城市群网络型架构”,上海与南京、杭州几个“中心城市”便构成了多中心发展,进而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如此,不妨看看南京、杭州“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有何不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国务院批复南京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而杭州则要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对比两者核心功能定位不难发现,前者有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独特定位,而杭州也有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特殊功能。
先说南京,其功能定位之一是打造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南京是老牌工业城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力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同时南京坐拥众多高校院所、研发平台,近来南京也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今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南京有29项科研成果获奖,占全国总数的11.6%。而在今年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南京得分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列全国第四。
南京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对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至关重要。10月22日,装载56500吨铁矿石、吃水11.8米的中国籍散货船“蓉达上海”轮成功靠泊南京港新生圩港区,刷新南京港开埠以来进港船舶吃水最大历史纪录。2018年,长江南京段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完成,此次南京港创造的新纪录标志着长江12.5米深水航道“黄金效能”进一步释放,南京港正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杭州获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的定位,则在情理之中。近年来杭州正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正如杭州市委主要领导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6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3%,在全国乃至全球展现出较强竞争力。
在丁宏看来,对比南京与杭州两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可以简要总结为南京的“产业数字化”趋势更为明显,而杭州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更加突出。通过这样的路径,两地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可以在产业上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正是长三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真实写照。
均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重要功能就是发挥对东部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南京规划》中提到,“加强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省际协同”,《杭州规划》提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从一定程度上讲,其界定了南京、杭州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范围。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是全国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成员包括江苏省内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和常州的溧阳、金坛,以及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地,横跨江苏、安徽两省,且明确由“苏皖两省共建”,对此《南京规划》提出“省际协同”概念。
《杭州规划》特别提到,唱好杭甬“双城记”。杭州与宁波是浙江城市“双子星”、省域发展“双引擎”,今年上半年,杭甬两市GDP占浙江全省比重近45%。早在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杭甬双城经济圈格局基本形成,对全省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看来,唱好杭甬“双城记”,推动杭绍甬一体化的同时,杭州还将加强与柯桥、海宁、德清等链接,打通区域发展廊道,建设杭绍、杭嘉、杭湖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此次南京、杭州获批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着眼点,均是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丁宏表示,南京是长三角区域相对靠西的中心城市,其对于联动长江经济带作用巨大,而杭州更多是向东发展、外向发展,谋取与宁波唱好“双城记”。接下来,发展成绩亮眼的合肥也将出炉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将在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扮演何种角色,将在全国发展中如何定位,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