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中国进口发展报告》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进口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积极扩大进口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生产要素组合效率。
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发布。报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浩介绍,报告聚焦“积极扩大进口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篇、动态篇、历史篇、区域国别篇、产品篇和指数篇。魏浩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积极扩大进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内容的,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指出,积极扩大进口有利于提高国内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新质劳动者。积极扩大国外先进机器设备进口有利于加快国内劳动者掌握新兴生产工具,培育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兴生产工具的技能型人才。积极扩大进口有利于加强外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的交流,有利于国内企业相关人员了解、学习更多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改善知识储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扩大进口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组合效率,从而提高生产的效能和质量。高效能和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积极扩大进口本质上是通过进口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有利于国内企业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获取国外优质中间品、高端机器设备和先进前沿技术,加强与国内高技能劳动者之间的互补效应,提高要素组合效率,从而促进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将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世界各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机遇,有利于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动力。
报告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积极扩大进口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需积极调整进口相关政策,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和不断强化进口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李向阳表示,进口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作用,是维持我国进出口贸易平衡、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要手段。进口贸易是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价值链的关键因素,积极扩大进口有助于我国与主要贸易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更加稳固的经贸合作关系。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积极扩大进口的重要支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占全球外资的比重上升。在亚洲市场,中国吸引的外资在亚洲内部的比重相对下降,这将改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产业分工模式,带来贸易结构上的变化。她强调,要深入研究关键能源尤其是新兴能源领域的进口,同时也要关注全球服务化、数字化趋势带来的进口结构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胡江云指出,进口不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标准,强大的进口能力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进口在营造良好的国际商业环境、缓和与其他国家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于春海指出,中国的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口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他强调,进口在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进口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直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需求,还可以推动国内市场的竞争,提高整体供给水平,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于广大企业而言,提升进口竞争能力可以为走向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王立勇认为,进一步做好积极扩大进口工作,需要推动进口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比如,如何通过进博会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全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