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开放的态势怎么样?11月5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世界开放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给出了答案。
会上,《世界开放报告2024》(下称《报告》)和世界开放指数正式发布。《报告》认为,活跃的数字贸易、绿色经济以及服务业的开放正促使世界开放的“涓涓细流”顽强地汇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在会上表示,对未来十年的世界,《报告》受访者普遍期望,开放包容的力量超过封闭排他的力量,和平稳定的力量超过对抗动荡的力量,合作共赢的力量超过零和博弈的力量,发展繁荣的力量超过停滞衰退的力量。
《世界开放报告》是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旗舰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在2021年成功首发,至今已历时四年。
中国开放指数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就全球总体开放的状态而言,《报告》认为世界开放连续收紧。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开放指数预估为0.7542,同比下降0.12%,比2019年下降0.38%,比2008年下降5.43%,震荡收缩趋势明显。
不过,《报告》显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8~2023年,中国的开放指数从0.6789上升至0.7596,提高11.89%,升幅位居全球前列。2023年,中国开放指数在12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8位,比2022年提升1位。
就不同组别经济体的开放指数而言,《报告》认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等开放回暖,在开放指数覆盖的地区中,同比提高的幅度最大,为1%;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开放扩大,其他收入组经济体开放收紧;发达经济体开放收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开放扩大;G20国家开放步伐放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放扩大;金砖国家开放水平创历史新高。
此外,世界开放指数下细分的各领域显示,2023年世界社会开放指数提高1.7%,但经济开放指数下降0.2%,文化开放指数下降2.4%。同时,世界开放政策指数上升0.7%,但开放绩效指数下降1%,说明开放政策虽有改善,但力度不足、效果不彰。世界开放面临的矛盾问题、风险挑战依然存在甚至加剧。比如,2020~2023年,全球贸易干预措施数量保持在4700项以上,显著高于2020年之前的水平。世贸组织模型预测,如世界陷入全面政治竞争的最坏情况,全球平均收入将下降5%,平均贸易额将下降13%。
今年,《世界开放报告》团队还首次面向全球政商界、国际组织负责人推出世界开放形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世界经济2023年至今“更不开放”“没有变化”“不确定”的受访者共占59.7%,对世界文化开放和世界社会开放持同样观点的受访者占比与此相当。
至于缘何导致世界开放收紧,调查显示,“国际地缘冲突扩大”(持该观点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22.5%)以及“国家安全概念泛化”“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霸凌措施增多”等都是主要的消极因素。
这些要素持续推动全球开放扩大
尽管全球开放领域频遭逆风,但《报告》认为,数字贸易、绿色经济以及服务业的开放已成为当前全球开放中不可忽视的亮点。
在数字贸易领域,《报告》显示,全球数据市场平台交易量2023年同比增长23%;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同比增速达8.5%,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升至56.8%,跨境电商迅速发展。
同时,《报告》还认为,“绿色”引领日渐凸显。截至2023年末,140多个国家已宣布或正在考虑实现净零目标,覆盖全球近90%的排放量。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近50%,是过去20年来最高增速;全球低碳能源投资激增17%,氢能投资增长两倍。
此外,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3,全球服务贸易超过15万亿美元,增速远高于货物贸易。
张宇燕表示,与去年相比,《报告》有很多新的亮点与特色。首先,指数测度更具精准性和时效性。其次,在研究工具领域持续创新,新增设了全球问卷调查。再次则是开放热点更加鲜明,规律把握更加精准。《报告》及时捕捉全球开放领域的最新热点问题,新增设“全球南方”崛起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全球创新开放合作、全球服务业开放态势与特点等议题。这些都被视为推动全球开放扩大的主要积极力量。
此外,《报告》突出中国贡献和中国理念,探讨进博会、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对全球开放合作的重要作用。其中,就进博会而言,《报告》认为,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与世界,进博会充分发挥了贸易效应、溢出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四大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已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张宇燕表示,《报告》通过深入解读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全景式展现出中国更加坚定的开放信念、更加多元的开放平台和更加有力的开放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