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为智能传感器和线控转向系统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产品未上市,还没有客户订单,也未产生效益,对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这种情况在项目开发期均属正常。股票除了炒亮眼的业绩外还会炒预期,而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和自动驾驶技术属于未来几年最热门赛道是毋庸置疑的,凌云为此做了前瞻性业务布局,如期完成产品匹配和需求量确定应该没啥问题,毕竟有实力通天的后盾和强悍至极的合作伙伴。
董秘好巧不巧地在股票难得涨停一次的当晚就把股友们10月份在互动平台上的提问进行了集中答复,但奇怪的是在晚上10点多又紧急补充了说明公告。时间节点把控得很微妙,这种操作有点儿莫名其妙。这两天居然还反复发资讯进行澄清和强调,感觉有点儿用力过头了,太刻意了,目的性太强,其实完全没必要。专门又看了下股友提出的问题和董秘答复的内容,都属于方程式和套路式问答,中规中矩,没啥毛病,而且是在股市收盘后才发出来的,对当天股价没有造成影响。事有反常必有妖,这里面可能有猫腻,是想压盘控价降热度呢,还是准备配合谁干点啥事儿呢,具体就不得而知了。
凌云作为央企,前身又是兵工厂,平时内敛低调,不温不火的。董秘之前答复问题的风格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场面话为主,但经过这么一折腾,股票热度起来了,成交量上来了,相比于之前那种磨磨唧唧的走势不知是好是坏。
1.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
揭榜挂帅任务:凌云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以“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力感知关键技术及制造方法研究”项目,联合揭榜工信部“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本次任务主要是发展低成本、规模化的制造方法,推动产业化应用。
任务时间节点:到2025年,需完成人形机器人系列化力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满足驱动关节、手指、足底等肢体末端力测量需要,并在人形机器人上开展实际应用。
企业定位:凌云属于国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将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政策、资金、资源配套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
技术来源:凌云研发的六维力传感器技术来自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六维腕力传感器,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该技术的长期垄断;后来又研制了空间机器人用一体式多维力传感器、空间半物理仿真平台用大扭矩传感器等;其六维力传感器曾集成到深海机械手上,让机械手具备了作业目标识别与定位、作业路径自主规划和目标物自主抓取等功能,在作业时能实时感知机械手与外界的接触力,从而控制抓取力度和强度,曾在南海完成了4500米级深海海试;其六维力传感器曾应用于空间环境,为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等提供准确的力和力矩数据支持,确保卫星的稳定性和精度,已被航天五院、航天八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应用。
技术原理:六维力传感器是维度最高、形式最完整的力传感器,可同时测量3个力分量和3个力矩分量,能够给出最全面的力觉信息。在人形机器人中,对柔顺控制要求高的手腕、脚踝和灵巧手会使用六维力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类似于人类触觉的功能,用于准确获取驱动关节和肢体末端触感力学信号的感知,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力控制、平衡稳定控制和安全防护,从而完成更加复杂和精细的任务。
任务进度:凌云已产出六维力传感器样件,正推进送样和试用事项,试用对象预计首选兵器工业和中科院。
任务推进流程:在凌云生产出样品后,通常还要经过内部自测与优化、提交验收申请、专家评审与验收、整改与再次验收、生产准备与许可申请、小批量试生产与验证、批量生产与落地等流程,才算最终完成揭榜挂帅任务,整个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多。
任务成功率: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的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前期已应用于太空站和深海探索等对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这证明了其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本次任务基本是直接采用成熟且领先的技术,再综合这三家单位的背景、实力和做事风格,失败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项目推进效率主要受限于揭榜挂帅任务繁杂的工作流程和审核步骤。
潜在客户:两家合作揭榜的单位和实控人以及老客户均是潜在的需求客户,其中:中兵智能创新院下设智能系统、智能集群、无人平台、仿生机器人等部门,是探月工程月球车主要参研单位,是四足仿生机器人行业领跑者,是中、俄、芬、德四国机器人技术联合体发起单位,而且又联合发起组建了特种机器人创新联盟,对六维力传感器有实际需求;中科院下属科研院所、大学、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在开展众多工业和民用机器人项目,对六维力传感器有大量需求;兵器工业旗下的智能/作战/救援机器人、武器研发与测试、飞行器飞行参数监测、装备维护、零部件性能测试、特种材料加工、爆炸物性能测试、光学元件加工与检测、光通信设备组装、卫星天线安装与调试、卫星导航设备测试、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加工设备等板块存在六维力传感器使用需求;特斯拉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估使用六维力传感器用于手腕和脚踝的力控,确保能够精确感知和调整与环境的交互力,从而实现复杂任务的自主操作。凌云作为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后续有可能利用高性价比六维力传感器进入其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行业背景: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将带动广阔蓝海市场。人形机器人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未来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价值层面:预计传感器将是人形机器人业绩增量最大的环节,其中六维力传感器又是传感器中技术壁垒最高、价值量最大、必不可少的关键配件。目前市场上的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单价在2万元左右,国外同类产品价格要贵一倍,其在人形机器人整体成本中占比较高。如果凌云实现了低成本、规模化的六维力传感器制造方法,预计会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毛利率也会极为可观,相比于现有的汽车零部件业务,经营业绩将再上一个台阶。
市场潜力: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马斯克预计,未来20年内,世界上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到2040年,世界上将有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
应用场景:军用+民用,除了人形机器人,还在工业机器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科研实验、深海探索、精密装配、智能家居、质量检测、材料性能测试、生物医学研究、虚拟现实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大厂入局:除了国内外众多的人形机器人厂商外,特斯拉、微软、苹果、英伟达、亚马逊、英特尔、软银、OpenAI、华为、阿里、百度、腾讯、小米、比亚迪、广汽等知名大厂也陆续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加大AI模型、机器学习、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投入。随着华为的加入,将加快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程。
行业政策: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发布《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发展阶段分级指南》,强化了行业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热点: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发生投融资案例46起,投资金额共计116.8亿元,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国内首个智能机器人俱乐部—亦庄机器人俱乐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华为成立了极目机器全资子公司,申请了大量关于机器人的专利;华为云与乐聚机器人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华为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华为将依托5G-A×AI融通发展项目,展开“5G-A+人形机器人”的前沿探索,深入研究人形机器人的AI场景创新;马斯克透露,到2025年,特斯拉将有几千台人形机器人投入工作,正式商业化量产将于2026年开启,并最终成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挪威初创公司1X推出了面向家用消费市场的新一代NEO双足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商业化销售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小鹏AI机器人Iron已进入工厂工作,率先聚焦工厂、门店等场景;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已在汽车工厂环境中搬运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展示了其在复杂工作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进入比亚迪工厂执行搬运任务实训,并与无人车协同作业,实现了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的全自动流程,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物流领域的应用取得新突破;宇树科技H1型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实现原地后空翻的电驱人形机器人,移动速度创下全尺寸人形世界纪录,已在汽车工厂成功部署并进行搬运等工作。
各地政府政策文件: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石景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龙华区推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杭州市余杭区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 “机器人产业15条”、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苏州市吴中区机器人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常州市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年)、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4-2027年)、合肥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河北雄安新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湖北省委/省政府2024年部署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专项行动。
2.线控转向系统/自动驾驶底盘技术
凌云与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共同建立了先进汽车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开发线控转向系统、自动驾驶底盘技术。目前线控转向系统样机处于研制中,相关工作按项目计划正常进行中。
清华大学在线控转向、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和技术:磁力丝杠集成式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角控制方法及系统,具有自锁功能的可伸缩折叠线控转向路感模拟装置,双绕组电机线控转向执行器、系统及角度检测方法,基于模糊控制的不同工况线控转向齿条力融合估计方法,适用于线控底盘汽车的智能转向系统,智能转向稳定性控制方法,自动驾驶感知模块图形化开发方法及装置,自动驾驶多源感知不确定性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自动驾驶汽车静态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自动驾驶车辆人机协同操纵过程的接管舒适性评价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凌云的管路产品可用于汽车的制动系统、燃油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冷却系统、进气系统、液压系统、空调系统等,而自动驾驶涉及汽车的底盘控制、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多方面的技术集成和优化,凌云在相关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发挥作用。
工信部公布全国首批九家车企进入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名单,这9家车企均为凌云的客户,后续在自动驾驶领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凌云已向奇瑞、长安、东风日产等车企推介和展示了线控转向、辅助驾驶等新技术。
东方联星(从事卫星导航芯片研究,由兵器工业控股)与千寻位置(由兵器工业和阿里巴巴合作成立,是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公司,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都是兵器工业旗下的企业,均从事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对汽车自动驾驶有极大的支撑。之前凌云收购东方联星未成功,早期与千寻位置也有过接触,期待三方未来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有合作机会。
3.飞行汽车/低空经济:凌云已向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提供铝制下横梁等轻量化安全结构产品,这属于定点项目,金额为631万元。不要认为项目金额小、意义不大,预计这已经在现有试飞和展览的飞行汽车中占了较大份额,是真实的飞行汽车签约单子。因为小鹏飞行汽车自身都尚未批量交付,需要等到今年底才启动预售,在广州的飞行汽车智造基地也刚动工,后续大规模量产后才会有大额零部件订单到手。
4.华为系汽车:凌云已向华为系汽车提供保险杠、热成型产品,包括赛力斯(问界)、北汽(享界)、奇瑞(智界)、长安(阿维塔)。但是之前爆炒华为汽车时,凌云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天知道啥时候能补涨一次。
5.小米汽车:凌云已向小米汽车提供热成型和保险杠产品,但在炒作小米汽车时,凌云却无动于衷,不知道在等什么。
6.特斯拉:凌云为特斯拉提供储能柜热管理系统、高强钢车身结构件、尼龙管路产品、热成型产品、辊压产品等,国内工厂和墨西哥工厂同时为特斯拉供货,下属子公司河北亚大是特斯拉的一级供应商。
7.新型储能/氢储能: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对新型储能提出发展目标,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凌云拥有电化学储能液冷管路、家储液冷管路、液流储能及氢储产品、消防系统等在内的多项创新技术,在流体系统研发与集成供货方面有较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