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烈的反对声中,欧盟依然决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于30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比亚迪(002594)被征收17%,吉利汽车被征收18.8%,上汽集团(600104)被征收35.3%,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显然,上汽集团被归类为“不合作的公司”。对此,上汽集团10月30日下午发布公告称,此次欧盟委员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对于补贴的认定存在错误,并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关键信息和抗辩意见,虚增了多个项目的补贴率。对于欧盟委员会的终裁认定,上汽拟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将本案起诉至欧盟法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欧盟警惕中国品牌崛起
中国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引起欧美等国的警惕,已是老生常谈。
2023年,获得连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声称中国电动汽车正在政府补贴的帮助下冲击欧洲市场,因此欧盟有必要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自己。
欧盟委员会称,在欧盟市场中注册上牌的中国产电动汽车比例已经从2020年的3.5%增加到了2024年2季度的27.2%,其中中国品牌汽车比例从1.9%上升到14.1%。
此次被欧盟委员会点名加征关税的上汽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三家企业,也是过去一年出口欧洲电动汽车数量居前的中国汽车企业。2023年,上汽集团在欧洲十三国的出口量为242861辆,吉利集团为22486辆,比亚迪为15976辆。
2023年底,欧盟委员会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并在2024年7月引入了临时关税。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汽车企业得到国家巨额补贴,得以压低出口价格,对欧洲本土汽车企业构成不公平竞争。
但事实上,中国品牌在欧盟的销量远不及其他国际品牌。根据Jato Dynamics统计的28个欧洲市场的数据,2024年9月共注册212197辆新的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4%;今年1-9月,上述欧洲市场累计注册了143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下滑3%。
其中,大众汽车集团表现良好,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9.8%增至22.8%,是欧洲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市场份额20.9%,Stellantis市场份额10.6%,宝马9.6%,吉利汽车7.6%,上汽集团从2023年9月的6.3%降至今年9月的3.2%。
从销量占比来看,中国品牌远低于欧盟本土品牌。但出于对于中国品牌的忌惮,欧盟还是决定出手阻击。
不合理、不合规的调查
有业内人士指出,欧盟加收高额关税的目的,除了想保护本地汽车企业销量外,或许还意图窥探中国汽车企业在成本控制、关键技术方面的商业机密。
被课以重税的上汽集团,正是因为公开拒绝向欧盟调查机构提供电芯关键成分配方,成为了“不配合企业”的代表。
上汽集团10月30日回应称,此次欧盟委员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对于补贴的认定存在错误,并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关键信息和抗辩意见,虚增了多个项目的补贴率。
对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中国机电商会”)10月30日也发布声明称,自立案以来,中国机电商会受包括3家中国抽样企业在内的12家中国主要电动汽车企业授权,作为利害关系方参与损害调查程序,积极配合欧盟委员会调查,代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向欧盟委员会提交7次行业抗辩意见。但欧盟委员会并未在终裁公告中纠正之前的诸多错误认定,除程序上严重缺乏透明度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背离规则和以往实践进行抽样带来的底层代表性问题,也未对欧盟产业损害指标进行客观分析,因果关系依然存在错误认定。
中国机电商会表示,作为本次调查的行业抗辩方,中国机电商会将继续带领企业做好价格承诺磋商工作,并将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切实维护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及企业合法权益。
上汽集团也称,对于欧盟委员会的终裁认定,上汽深表遗憾,拟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将本案起诉至欧盟法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以来,包括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一致表示反对,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只会阻碍增长。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甚至表示,征收反补贴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但遗憾的是,欧盟坚持如此。
从目前情况来看,磋商仍在继续,但具有不小的挑战。“磋商之后改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是很大。”有业内人士如是说。